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找到诗人感情的源头,摸清诗人感情的脉搏,就等于找到了理解古诗的金钥匙,能轻松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阐述课程基本理念时,将“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改为“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实践能力”相比较,“语文素养”的涵盖面更大,它不仅仅包括技能性的能力要求,更是对整体素质的要求。作为一线的教师,怎样才能将这种指导性的理念化为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呢?怎样才能兼顾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精神成长呢?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课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意味着教师要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中找到平衡点,巧设语言训练,将学生引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摸索写作的规律,寻找文章表达上的秘妙。那么,训练点的设计是否多多益善呢?事实恐怕并非如此。结合我校一位青年教师执  相似文献   
4.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了解游览顺序,体会作者将见闻、感受相结合写景物的表达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江西的甘密老师是这样引着学生走进"双龙洞",感悟"游记"这一文体特点的。师:这是——(课件出示图片)生齐:金华的双龙洞。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  相似文献   
5.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找到诗人感情的源头,摸清诗人感情的脉搏,就等于找到了理解古诗的金钥匙,能轻松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果对诗人所处时代情况不清楚,就无法体会他们的"言下之意",更谈不上从中受到熏陶了。  相似文献   
6.
叶蕴玉 《西藏教育》2011,(12):42-43
一、造氛围——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上复习课单是老师讲,学生听、做,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尝试着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变换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理念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游览过的或了解到的一处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1》。 教学理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授课】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被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深深地感动了。如何把这一份感动传递给学生呢?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欣赏残疾人马丽、翟孝伟表演的舞蹈《牵手》,使学生明白残疾人一样可以创造奇迹。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到了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授课] 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被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深深地感动了.如何把这一份感动传递给学生呢?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欣赏残疾人马丽、翟孝伟表演的舞蹈《牵手》,使学生明白残疾人一样可以创造奇迹.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到了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有关"奇迹"的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交流反馈. (1)体味"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