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吉晶  刘莹 《新闻传播》2007,(7):64-64
本文以《林城晚报》为例谈谈怎样运用理性思维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深度,引导人们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把社会新闻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将9353个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按照“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原则归并为14大类,每一部首内的字的编排都是有一定体例的。本文将对女部字的编排体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注重动静结合的表现艺术,从而让作品释放出无尽的美感.同样,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巧妙应用动静结合艺术,营造一个活泼生动、安静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静中思、动中学,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与动静结合分析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实际上就是"内外兼动".即有所行动,如创造与表演等;也有所感悟,如赏析思考等,从而打造互动课堂、动态课堂.然而,从当前教学实践看,初中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以唱歌为主,通常是音乐教师教唱或范唱而学生模唱或学唱,这就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也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无法打造美的课堂、动态课堂.因此,如此"静"态课堂无法满足新课程教育要求.又或者一些教师较为关注"动"态课堂,但这一动态往往侧重对歌曲的语言、形体、动作、文字、表演等形式的动态表达,却忽视了学生对音乐体会的内心"动"态.因此,这一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相似文献   
4.
吉晶 《课外阅读》2011,(8):85-85
拿到《教师如何预防职业倦怠》这本书读了几页之后,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终于为自己多年久治不愈的疾病找到了良药,心里感觉特别兴奋,很想一下子知道其中的奥秘,赶紧把病治好。通过仔细地、反复地研读,我懂得了一些心理知识,书中的一些智慧心语、经典案例也为我开了窍,读了之后为自己找到了症结所在,也更加了解了自己,也找到了许多治病的“方”。  相似文献   
5.
6.
上期情境作文,给大家提供了一则新闻,说平遥古城墙的南城门突然坍塌了。对于坍塌原因,有关部门称这是古代的“豆腐渣工程”,有人则认为与“南门瓮城下沉式广场”的施工有关,那平遥古城墙的修建者又有何说法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