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当前连续性文本阅读占主导地位的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并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正>《最后的姿势》讲述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他恪尽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文章以质朴的语言,采用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感悟课文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吉颖娴 《教书育人》2013,(12):63-63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原先《实验稿》的基础上,将第三学段中关于习作(写作)字数的要求作了修改,将《实验稿》中“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改为“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可见,新课标在淡化对小学生习作字数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抛弃传统的“以字数论英雄”的观念,在学生习作指导方面字数“不为”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自然而大胆地表达心中所想。  相似文献   
4.
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努力创设乐学情境,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因为有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也才会活跃。我在口语交际课中采用了引趣激情的方法来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吉颖娴 《知识窗》2011,(4X):72-73
<正>一、设计来源本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安排的四篇课文都与老师有关:《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塑造了古今中外的老师形象,讴歌了令人难忘的浓浓师恩。作为小学毕业年级,在语文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有必要安排这样一节主题复习课,为整个小学阶段定下一个情感的基调,使之真正成为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价值在于教育的意义性,教育因为其存在的意义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必然的引导价值。但这是否意味着每一节语文课,或者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意义呢?笔者以为也不尽然。如果能够适时给学生提供点没有意义的教育,或许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或是一段没有意义约束的自由之旅。  相似文献   
7.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文章大多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中揭示古诗词的创作经历、背景、内涵等,将诗词名句包含其中,文质兼美,故事生动,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章以送别为线索,文中有诗,诗文互照,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姿势》讲述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他恪尽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文章以质朴的语言,采用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