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族自治地方刑法立法变通或补充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可对刑法进行立法变通或补充。刑法立法变通或补充必须遵循法制统一和谐、实事求是、贯彻“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三个基本原则。刑法立法变通或补充的主体是5个自治区以及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变通或补充立法形式宜采用主体立法形式。  相似文献   
2.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公共课。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3.
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产.对档案的有效管理、利用和保护依赖于各项法律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我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本文拟就该罪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侵害的法益具有复杂性,犯罪对象是国有档案及其复制件,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或者秘密窃取国有档案的行为。抢夺国有档案行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为"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基础"课通常在大学新生入学后开设,对培养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和法治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整个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6.
公民环境权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危及人类自身安全时提出和产生的。我国公民环境权可采用宪法修正案方式加以确立。在我国宪法总纲中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内容,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明文规定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7.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公共课.法律基础课在普及高校学生法律文化,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也须与时俱进,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侵害的法益具有复杂性,犯罪对象是国有档案及其复制件,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或者秘密窃取国有档案的行为.抢夺国有档案行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9.
论累犯处罚     
对累犯从重或加重处罚,乃世界各国刑法之通例.累犯从重或加重处罚的根据在于累犯的人身危险性大于初犯."行为中心论"的累犯处罚突出强调加重刑罚的份量,"行为人中心论"的累犯处罚突出刑罚的矫正、改善功能.我国刑法对累犯处罚应以初犯作为参照系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0.
论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特点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格局.在对社会秩序的规制和管理方面,国家法无疑起到一个主要的、直接的作用,但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效力一般到达县一级,在广大偏远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对社会秩序的规制和管理很大一部分是由乡土社会的民间法来完成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则主要体现在民族法的实施和运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习惯法,有的民族还制定了自己的成文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