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朦胧诗浮出地面不久并渐渐获得读者的认可时,一股新的诗歌浪潮以一种一往无前的气概汹涌而来,“第三代”诗,90年代个人化写作,70后诗人群等各种诗歌流派和浪潮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从“第三代”诗开始,先锋诗歌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艺术系列,产生了一批才华功力兼具的诗人和优秀的文本,带动了当代诗歌乃至当代文学的历史转型,对这一文学课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研究难度大等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薄弱。而罗振亚先生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作者凭借自已丰富的资料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朦胧涛后的先锋诗歌做出了冷静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文革"时期不仅存在着主流诗歌和地下诗歌两种诗歌形态,在地下诗歌内部同样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维度,既有北岛等人书写时代创伤和青年人的觉醒与反抗的一维,也有陈建华等人自觉疏离于政治、书写浪漫与忧伤的一维。本文主要分析后者的地下诗歌作品,着重剖析其"非政治"化的诗意经营、对痛苦和忧伤的独特呈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这种不同审美维度的原因及其长期以来被遮蔽与埋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