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比较发病样地和生长良好样地的土壤和植株的养分含量,参考林木元素缺乏临界值加以判断巨尾桉顶梢丛生萎蔫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农民大量地存在闲暇的时候,他们离脚下的土地越来越远,费孝通先生所言的乡土本色正在发生变化。当一年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和土地打交道,当生存的压力慢慢让位于生活的烦恼,当体力劳动的重要性越来越不重要,为脑力劳动所替代时,衣食住行在全方位地发生改变。中国农民正在走向一个与土地束缚下的中国完全不一样的新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华中地区的村治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个学术传统,这个传统尽管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是,却正是这些变化,促使村治研究的传统能够保留下来,并不断推进村治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社会的治理,是通过教化权力进行的,掌握这一权力的人是士绅或地方精英,普通民众则在儒家意识形态的作用下,通过“濡化”来实现对社会秩序的认同,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礼仪规则下生活,是为礼治社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8—53页)不过,教化的对象往往并不是那些循规蹈矩的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5.
《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荆门五村农田水利研究》(以下简称《治水》)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2003年,作者在荆门农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参加用电用水协会的会议。村民开了几次会,硬是没办法达成一致意见以合作提水。于是,在这个大旱之年,村民面对泵站的水,显得很无奈。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在于,荆门农民已经深谙"怕饿死的人就会饿死,不怕饿死的人不会饿死"  相似文献   
6.
他还写道:"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现在,他就职于某互联网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 1980年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的肖清和,同样家境贫寒.8岁那年,他的爷爷病逝,家中无一分钱积蓄,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20元,才最终办了丧事.小升初考试时,他考了全乡第二名,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只能边...  相似文献   
7.
从税费征收所主导的以积极行政和"集体化"为特征的乡村治理逻辑来看,税费改革明显具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考虑,但是,从税费改革以后的乡村治理逻辑来看,这种改变与改革的初衷相距甚远,在乡村组织权威已经消失殆尽的情况下,"拿钱的办事员"成为乡村组织的主导角色.由于"集体化"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消解,乡村治理体制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不相配套,农村小型公共品供给和日常生活的公共服务缺失,从而带来了农村新的治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