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中学语文课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如果我们拿中学各门学科的课本来看,甚至拿各级各类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科的课本看,就不难发现,这些课本,除了中学语文课本之外,无论是文科或是理科,它的内容和编排都是严格按照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的。而中学语文课本(包括小学语文课本)却不同,它的内容主要是由一篇篇文章构成的,这些文章的绝大部分并不直接提供语文  相似文献   
2.
<正> 鲁迅先生的杂文,基本上属于广义的议论文的一种类型。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杂文只是在行文之中议论成分较多,面这种议论又往往和抒情揉和在一起。因此,通常称为议论性散文。还一种杂文就是论文,而不少又是驳论。其中也有这样一些文章,它由于采用了所谓杂文的笔法,稍不同于一般的论文,比较不容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这两种杂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从中学语文教学角度来看,无疑就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在八○年春拟订了一份《〈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草稿)》。八一年十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在拟订和修改过程中,有些认识和体会。这里主要讲三点。  相似文献   
4.
<正> 解放初在全国向苏联学习的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开展了向苏联教育理论和苏联中学文学教学经验学习的活动。而53年秋开始的学习《红领巾》教学,则标志着这一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解放后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一次改革高潮的到来。 事情的简单经过是这样的:53年5月,北京市女六中为北师大中文系实习生在初一举行观摩教学。教材是《红领巾》的一段。观摩的是这课书的第四课时。当时应聘在北师大工作的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参加了听课,并在评议会上做了总结发言。这时,北师大中文系学生在该校女附中实习的试教课文,刚好也有《红领巾》这一课。几天之后,他们就根据普希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先后看到了潘凤湘同志写的《改革语文教学初探》(甲)(南昌市教育局《教学动态》1979年第2期)、《语文教读法初探》(乙)(《江西教育》1980年第1期)和胡经修、余应源同志写的《教会学生读书——南昌二中潘凤湘老师教学经验介绍》丙(江西师院《语文教学》1980年第3期)(以下引文按甲乙丙序号标明),使我们知道潘凤湘同志近三十年来“热心于语文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丙)取得了丰硕成果。潘凤湘同志那种“始终立足于改革,从实际出发,大胆创  相似文献   
6.
<正> 什么是“语文”?历来还是有争论的。一般认为,“语”好理解,就是语言。而争论的焦点好象在“文”怎样解释。是文字?是文学?还是文章?张志公同志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说“语文”》(载上海《语文学习》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文章说到这个课程的名称是全国解放前夕叶圣陶同志在华北一次教材会议上提出来的。后来,叶老的《教育书简》(中)在《教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其中第十九条说到这件事。叶老说:“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废,故合而言之。”这就明确地肯定了“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7.
<正> 吕淑湘同志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学生在“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按:占总课时的30%),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其实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变的越加严重了。从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可以看出语文教学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