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无痕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从1995年进入国家政策议程到2010年历经16年16次的勒令禁止仍呈愈演愈烈之势。在分析政策背景的基础上,以政策文本研究为视角,将禁止择校政策价值取向分为以分择校、以分和以钱择校并存、进入政策议程并禁止择校、经审批允许择校、严禁择校、触及根源但政策目标有所退缩等六个阶段,论证政策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对于审视择校问题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按其载体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文化、管理者文化、学生文化。当下我国大学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其内部各团体文化之间因愿景、意识形态、价值观、行为倾向的差异导致合理文化力、期望文化力以及现实文化力的差异;教师文化的"体"与管理者文化的"用"、学生文化的"主体"与被"客体化"的文化角色错位,使文化冲突成为必然。基于此,通过构建我国大学文化冲突现状、变迁与融合模型,探索大学文化冲突进化路径和改革方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丹英 《教育科学》2012,28(1):6-12
义务教育择校现象涉及的教育政策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学校、择校家长及学生、择校弱势群体等。各主体历经16年的博弈已深陷于择校困境之中。基于此,从博弈论角度探求其各自的价值取向及诉求,建构和分析各主体之间博弈模型,对择校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合理的解释,审视当前的教育政策制度缺陷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梳理近30年来教师教学360度反馈评价研究成果发现,评价价值研究停留在工具理性的判断价值,忽视了价值理性的建构与创新价值;量化研究法占大多数,质性与行动研究几乎被埋没;评价信度和效度受实施年限影响,且仅处于中低度水平;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师发展优于教学绩效评估;绩效反馈有助于提升绩效却常被忽视。基于此,未来研究将以重构本土化教师教学评价价值为支点,整合量化、质性和行动研究方法,向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研究延伸、向绩效反馈研究拓展、向教师教学360度反馈评价大数据研究迈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