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权意识深深地影响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志怪小说的作者赋予异类女性以年轻美貌和主动投怀送抱的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渴求之情.大男子主义意识使异类女性往往沦为卑贱的报恩者、"偿债者"和受害者.贞洁意识使人们极力维护现实女性的贞洁,让一些失节的女性惭愧而死.  相似文献   
2.
党锢之祸对汉末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许多人被卷入其中,有的被迫害至死,有的被禁于乡里多年;其次,由于政治迫害,章述成为了许多人的人生寄托;再次,评议时政之风促进了个体意识的发展,党锢之祸使得汉末的士风走向狂妄,这些导致了汉末人多狂放不羁;最后,党锢之祸和随后的战乱使得士人谈论的内容转向以人物评鉴为中心,这直接影响了后来古典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采诗形式有两种:乐府机构的采诗和政府官员观风俗的采诗,二者的采集对象、采诗目的和关注点不同。汉代政府官吏观风俗的采诗制度促进了汉代民歌创作的兴盛和题材的集中,促进了诗歌写实性和叙事性的增强,导致了诗歌叙事详于重心而略于枝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讽刺诗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诗歌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权贵骄奢是杜甫创作讽刺诗的外在原因,有志难申、报国无门、颠沛游离是其创作讽刺诗的内在原因。根据创作手法的不同,杜甫古体诗中的讽刺类别大致可分为借事讽时、托物寓讽、以谀为讽和借古讽今四种。多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杜甫古体讽刺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语言文字更加幽默辛辣,艺术技巧更为纯熟老到,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文学表现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论衡>一书中,王充对汉代经学教育作了不少批判:教学内容囿于五经,导致儒生学识不博;重师法家法.导致儒生缺乏创新能力;学用脱离,导致儒生劣于治事;迷信权威,导致知识虚妄不实.王充的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7.
佛教促进了人们文学观念和描写女性方式的转变,这为宫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佛经也为宫体诗创作提供了范例。为了使众生免于色欲的诱惑,佛经教导众生将女性视为丑陋的有害的物品,同时面对美色不失其清净心和无染心。佛教观照女性的方式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导致了宫体诗创作中情感的失落和女性形象的物化,也导致了审美距离和审美心态的产生,使得诗人创作出许多富有美的意味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8.
何休认为异先于事而灾后于事,异是警示而灾是惩罚。何休是以天人感应说为理论基础,以阴阳说为理论武器来解说灾异的,认为灾异是阴阳失衡或错位的结果。何休常借助对灾异的解说表现出对一统王权、君权的拥护,对僭王、弑君、强臣专权等行为多加谴责。何休的灾异说表现出浓郁的民本思想:一是对民生的关注,另一是对民声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曹植《洛神赋》写于黄初四年从京师返回自己封地的途中。自身饱受迫害、王兄的暴亡以及兄弟的分离等使得他内心充满苦闷和哀伤。洛神至善至美形象的精心塑造、君王与洛神.平等真诚的交往等表明,曹植是想借助人神之间真诚永久的精神之爱来排泄自己心中的苦闷.慰抚自己受伤的心灵,希望在这片虚幻的爱的世界里得到丝丝的慰藉和满足。这便是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欲当王之法,于是便产生《春秋》新王说。《春秋》以鲁为主,继而又产生《春秋》王鲁说。《春秋》新王说重在说明孔子作《春秋》的目的,而《春秋》王鲁说则突出了孔子作《春秋》的具体手段。董仲舒对《春秋》王鲁的观点作了较详尽的阐述,认为《春秋》是周之后的一新正统,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宋。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对《春秋》王鲁义理作了具体的阐释:褒贬诸侯,赞颂王化;褒内贬外,尊鲁拥王;王者当自正,恩信天下等。何休阐释《春秋》王鲁义理时有的是直承经传本意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则曲解了经传本意而随意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