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是一篇报告文学。阅读本文,应怎样领会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的主要特征? 二、本文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和感人细节,把徐恩来这个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并充分表现主题。三、作者在描述人物和事件的时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点“是什么?“面”是什么? 四、研究本文的结构:线索和写作顺序。五、从这篇作品看报告文学的政论色彩,它表现在哪里? 六、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阅读入门指津】报告文学既不是新闻,也不是短篇小说.它是用文学手段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导性的一种文学样式.新闻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有两方面,一是集中觉察(显意识)一是附带觉察(潜意识);而且认为,模糊不清的意会知识要比明晰的可表达的知识更为基本。语言不等于思维,语言只是符号而已,而不用语言表现的思维是模糊的。客观事物诚然是可知的,但是,马克思说,“人的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也就是说,这种可知,是模糊——精确——模糊的过程。文学中的模糊性,中国早已有之。古代李商隐、王维等的诗,现代李金发、戴望舒的象征派诗,无不具有模糊性的表现手法。至于当代的朦胧诗写作,就更多地吸取这方面的技巧。不仅如此,文学的模糊性还大量存在于其它更多的文学作品中,因为事物的模糊性是绝对的,清晰性是相对的,而文学作品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