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建议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课程管理正处于转型期,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3年《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白鹿洞书院为例,从"道"与"化"的视角勾勒古代书院的课程图景。其中,从来源、选择和结构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道,从内容、次序和方式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化。书院"道——化"课程思想的要义是以人性为核心构建圆心式课程目标,以文化为主轴梳理累进式课程内容,以导学为枢纽形成自学式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3.
完整性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完整,意味着个体内在和外在活动形态的协调统一。我国古代儒家官学课程以个体内在活动形态为着眼点,在知行合一的诉求中探索出以知合行的课程形态,并展现出内记外对、重在外现的课程心理结构。深入探析以自得为特征的儒家官学课程,不仅有助于揭示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外矛盾,而且有助于洞见矛盾对立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这次去福建调研,我是带着问题去的,问题之一就是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目的是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也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如何实现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转换,还有不少认识问题和实践难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特别要强调分类指导和分层推进的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语境下,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可以分别理解为教师评价行为的特征、教师评价学生的手段以及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机制等不同形态。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三种形态,在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功能特点、发展路径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越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超越,让创新成为可能,也让人成为创新的目的。我国古代儒家书院课程,在知行贯通的课程形态背后展现出虑敬相生、自然更新的课程心理结构。重思以自新为特征的儒家书院课程,不仅有助于揭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继承与突破传统之间的辩证统一,而且有助于洞见自我超越所面临的阻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课程意识支持下的课程行为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从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的区别中理解和强化课程意识,不断扩展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和课程权力基础,促进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转化,使之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普遍展开,许多中小学在开设校本课程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惑、疑问甚至是偏差,需要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和澄清。一、为什么要设置校本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课程的宏观结构上为尊重和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条件。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普遍展开,许多中小学在开设校本课程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惑、疑问甚至是偏差,需要进行广泛的交流、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十年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已进入转型关键期。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型教学”型式.建立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互动型教学”型式,在教学关系、内容、过程、管理和评价等诸多领域进行同步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