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题回放一次晨会上,小明同学作了“我心中的荣辱观”的主题演讲。小明说:“……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存在着,这让我们在满眼的纷乱中有些迷茫。我认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反映时政热点,透视社会焦点,注重从现实社会热点中选取素材,是近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显著特点。毋庸置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近两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社会热点话题,注定成为全国各地中考关注的"香饽饽"。针对这一热点,我们应怎样实现与思想品德教材的对接,从而在2015年中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聚焦时政,知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思想品德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阅读报刊、新闻播报等途径,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印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会审查进入实验的《思想品德》教科书,有人教版、鲁人版、粤教版、苏人版、湘师版、北师大版、人民版、教科版、陕教版等9种版本新教材。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01年修订)》而编写的教材就更多了。多种版本《思想品德》教科书各具特点,开展对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有利于促进教科书质量的提高。为此,本刊特邀全国教材研究专家吴又存老师隆重推出教材对比系列分析文章,旨在取长补短,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为不同版本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服务。本文以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与旧课标鄂人版教材的比照为例,希冀发现人教版教材的问题和不足,为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优化和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以下简称苏人版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主线,有机地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相关知识,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回归课程标准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尊重权利,尊重法律”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在内容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提出了“权利与义务”的总体目标:“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其中,既包括认知目标即了解法律规定,又包括情感和能力目标即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6.
老师:我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小学时女生的成绩比男生好,可是到了中学,男生的成绩上升得就比较快,相对来讲,女生进步不是很明显;各科竞赛,得奖的多数是男同学,考上大学的,也是男同学居多,中外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也是男的。难道我们女生真的不如男生吗?  相似文献   
7.
冀萍  吴又存 《福建教育》2024,(17):53-56
“思维要新”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素养之一,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需要从几个方面努力:树立战略思维,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培育辩证思维,用矛盾分析方法启发学生;养成历史思维,用历史的发展启迪学生;坚持底线思维,做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的楷模,从而达成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请老师们将自己读到的好书与更多的教育同仁分享,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同时,请关注我们的博客,并在博客上发起投票,选出湖北教师最爱读的书。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hbjyjx。  相似文献   
9.
教学初中法治教育专册是加强宪法教育、崇尚法治精神的基础。作为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载体,初中法治教育专册难度较大、抽象枯燥、难以把握。本文从一线教师角度,就法治教育专册教学谈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应一所农村中学的邀请,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在这节课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