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增辉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67-72,75
唐王朝建立后,唐王室的鲜卑血统及包容性的文化政策使胡文化广泛渗入社会生活,女性干政成为初盛唐政治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唐以后,随着对安史之乱反思的深入,儒学由衰而兴,儒教道德重新加强了对个体的控制。这一社会文化背景深刻影响到《莺莺传》等唐传奇的创作,造成了其主题的道德讽谕性。  相似文献   
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沙坑的设计     
沙坑的大小及形状没有固定的限制,其尺寸大小是高尔夫球场设计师的艺术和想象力的结果。沙坑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击球失误的准确扣分和体现球场三维一体自然景观。沙坑的设计和建造的一个指导方针是有适当的深度和合适的形状,以防击球者像在球道和发球台击球那样容易地将球从沙坑中击出。  相似文献   
4.
杜甫与陶渊明都曾胸怀大志,都因理想破灭而辞官,而且杜甫心仪陶渊明,诗中大量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一再表现出归隐的念头,二人的经历及情趣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二人辞官后的心态有着本质的不同.陶渊明对现实彻底失望,坚决归隐,追求个人的自由,守护心灵的安宁,完全是出世的心态;杜甫则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忧患社稷民生,渴望供职朝廷,是积极的入世心态.因而,杜甫并非陶渊明的继踵者.二人出世入世的不同心态深刻反映出晋宋与李唐时代精神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诚同”是苏轼反思新旧党争,为化解君子小人争斗不止的政治文化困境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东坡易传》中,苏轼借助对卦象的解释,对“诚”“同”关系及“同”“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分析,指出“诚”“异”乃是“同”的基础与前提,强调了“诚同”发乎真情至性的自然属性,表现出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诚同”概念以对老庄哲学的改造与升华超越了宋儒文化观念的狭隘性,成为苏轼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7.
功成身退的理想是李白企图调和盛唐时代精神与道家哲学的产物,但二者之间的深刻矛盾使得功成身退不可得兼,李白的功成身退因而主要侧重身退,其核心是对自然的归依与坚守.具有自由与不朽的价值指向.盛唐时代精神的强烈感召使李白不可能执守老庄哲学的原初价值,其对自然的退守因而也便具有了不同于老庄哲学的时代亮色.  相似文献   
8.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求仙是中国士人超越追求的重要表现形式,庄子、嵇康、李白则是这种超越追求的三个里程碑.庄子与嵇康的超越追求建立在对现实的批判基础上,李白之求仙则因大唐盛世的历史理性而表现为对现实的同向超越,并因对先秦魏晋以来士人人格觉醒的历史成果的继承而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车盖亭诗案的发生并不在于蔡确诗中的"诽谤"言论,而在于邢恕肯定蔡确的"定策"之功及对高太后在立储一事上"别持异议"的暗中指控。高太后与旧党势力虽然在严厉打击新党方面高度一致,却又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作为士人群体,旧党对如何处理蔡确分岐严重,并在诗案发生后呈现出种种复杂心态,这种心态既表现出士大夫群体内部的文化冲突,更折射出专制政治对士大夫的精神戕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