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泉州在历史上的"温陵"、"刺桐城"、"葫芦城"、"鲤城"等别称均可看作城市意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两者明显地体现出了取象比类在城市意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关于城市意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对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元素的研究,然而从泉州城的案例来看,中国古代城市别称作为城市意象的特殊表现形式也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像"取象比类"这种隐藏在文化现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更应该得到注意.  相似文献   
2.
墟市不仅是潮汕地区商业贸易的中心地,也是各方宗族势力互相较量的关键场所,同时还是民间宗教信仰、公众活动的重要空间。从数量、规模、开市频率和租税等方面看,近代以来潮汕地区的墟市可以称得上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发展水平;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浓厚的宗族色彩、鲜明的侨资元素、缓慢的转型过程和多功能的社会公共空间等特点。这表明墟市在潮汕地方社会变迁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民间崇拜中历史悠久的神灵之一。20世纪以来,三山国王崇拜已被海峡两岸民众视为两岸同根同源的象征。关于三山国王崇拜的性质,史学界久有争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以下五种观点:一、山神崇拜;二、社神崇拜;三、山神崇拜与社神崇拜两种性质兼有;四、英雄圣贤崇拜;五、祖宗崇拜。通过对以上五种观点的辨析,粤东三山国王崇拜应是一种以山神崇拜为基础逐步发展而成的社神崇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晋南农村集市的数量、开市天数和集期类型等的研究,笔者认为清代以来晋南农村集市经历了"恢复——逐渐繁荣——衰退"的发展趋势,其中光绪时期是其发生变化的转折点。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农村集市由于受近代化冲击程度的差异,在晚清民初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集市的空间密集程度与集期安排的密集程度成反比关系,体现了集市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官员作为唐代长安城居民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日常生活与住房状况从某一侧面反映了长安城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本文结合唐长安的里坊制度等资料,从白居易的宅第变迁入手,以个案研究和典型分析的方法,对唐代在京官员的住宅选择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唐代官员对住宅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距离、区位环境和社会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至民国晋南地区的庙会市场一直保持着向前发展的势头,庙会的商贸功能得到不断加强.在时间结构的安排上,晋南庙会市场明显地受到农业耕作制度的季节性影响及寺庙宗教活动的影响.耕作制度的区域差异使其时问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内部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等的区域差异,使得各地庙会市场在当地市场体系中的地位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三山国王是粤台地区广泛分布的民间信仰。近年来两岸的三山国王文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日趋深入,研究成果日愈增多。但有关三山国王文化研究成果整体数量仍然偏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作为台湾地区唯一的粤籍地方神,三山国王信仰是粤台民间文化交流的突出代表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对象。三山国王信仰对于增强两岸同胞的凝聚力,增强粤籍台胞对祖籍文化的向心力,促进粤台文化交流,深化粤台经贸合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