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读《月食》,我总感到心弦震颤,心潮奔涌,灵魂升腾,作品中的一些动人情节,常使我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月食》在我们面前铺展开一条曲折崎岖的路。这是一条坎坷的人生之路,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伊汝在春回大地、恢复工作之际,正急匆匆地登上的重返山村的旅途。他心急情切,又犹豫不安;他似乎在回忆,又象在寻求。他究竟失落了什么,又在追寻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在青年女作家中,铁凝以其创作的清新自然的格调而著称。她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天真纯情的少女,她和她们一起嬉戏,一道成长,一路跋涉,在人生长途中向着朦胧而美妙的目标一同追求与攀登。 《哦,香雪》是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铁凝的成名作。它一问世就引起文坛和社会的热情关注与反响,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又改编摄制成电影公映。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卢沟桥头的炮声震动了苦难祖国的大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国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奋起,英勇抗击日寇侵略,掀起如火如茶的民族解放斗争,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杨沫同志的新作《东方欲晓》(第一部)真实地再现了那个风云突变的伟大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夜,万籁俱寂,我又一遍读完了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合上书本,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幅画面:白雪覆盖着峰峦起伏的群山,在层峦叠嶂间,悬崖峭壁上,一株红梅横空而出,她纯洁、质朴、挺拔、傲岸,和漫天飞舞的千万朵雪花一起,装点着祖国的河山……这就是我心目中韩腊梅的形象,一个呼唤春天、又把春天留给人间的人。  相似文献   
5.
银钟河碧波荡漾,缓缓起动的船儿升起银色的帆。船,越行越远;帆,越去越小,象是澄净蓝天下逐波翱翔的白鸽。小船载着身陷“大墙”的送行人的深情厚望,载着主人公“铁猫”等老少三代人离开荒芜的劳改农场,驰向新生活的彼岸。 这就是获奖中篇《远去的白帆》结尾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意境幽远的图画,它寓意深刻、含蕴雋永地昭示了“认识历史,坚信明天”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6.
韦君宜是位忠于生活、直面人生的作家,她的作品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闪耀着时代光彩。她目光敏锐,社会责任感极强,从不回避现实矛盾,其犀利的笔锋常常无情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缺陷和阴暗面,表现了作家对人民命运和祖国前途的深情关注与思考。她精心塑造的老干部形象系列和女性形象系列,丰富并拓展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激情与哲理结合,朴素无华、浑然天成,是韦君宜小说创作的个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弦同志是以塑造女性形象、探索妇女命运而见长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以来,他就怀着饱满的热情,以细腻抒情的笔触,着意描绘女性的精神风貌,在这块特定的题材领域内辛勤耕耘,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妇女问题一直为先进的人们所关注,她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处境、地位,是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每当社会大转折、大变革时期,妇女问题总  相似文献   
8.
人们不会忘记,一九七五年微露春意的严冬是个什么岁月。 就在那年冬日的一个清晨,轻柔的薄雾冉冉升起,弥漫在西蜀乡村葫芦坝的上空。转瞬间,雾变得浓重起来,几乎淹没了那里的竹篱瓦舍,崖谷田川。在一片迷濛的雾气中,《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女主人公,处于命运纠葛中心的许四姐,提着花布小包,迈着急促的步子,向我们走来了。她那消瘦而苗条的身姿在朦胧中渐渐化出;她那憔悴而不失俊俏的面庞逐渐清晰:那上面刻着悲伤,含着羞涩,透出期待。  相似文献   
9.
近日来,首都北京沉浸在一派欢乐的气氛中!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争相传颂着这个激动人心的喜讯:华主席为《天安门诗抄》亲笔题了书名!北京市委郑重宣布一九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震撼全国的天安门事件平反昭雪了!这是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持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的伟大胜利!是抓纲治国、揭批“四人帮”  相似文献   
10.
一代青年的灿烂青春——评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乏才华卓具的女性作家,但没有一位女作家象杨沫这样,毕三十余年之心血,以一百三十万字的宏篇巨著,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一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完成了她为之奉献了半生精力、心血和热情的“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与《英华之歌》。这是杨沫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中国女性文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