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末期,贾鲁河的疏浚给朱仙镇带来了发展机遇;明嘉靖至清道光间,随着贾鲁河的持续通航,朱仙镇迎来了最为繁盛的时期;道光朝以后,黄河频繁决溢,镇城数次被淹,大量泥沙的沉淀又使贾鲁河陷入沙淤的困境,朱仙镇由此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2.
清嘉道年间,河南黄河淤积非常严重,决溢漫流频繁发生.究其原因,既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而后者对河南黄河水患的频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主导性作用.考察这一时期河南黄河水惠的社会成因,为我们拓展黄河史及嘉道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开封城水灾深重,人口数量及百姓营生、水产品种类、灾后生活、日常用水、赏游地点与内容选择等基层民生的诸多方面无不发生较大变迁.为救灾恤民,政府表现出了积极的应对态度,使备灾救灾实现了常态化,但由于缺少其他卓有成效的改善民生的行为,城内民生还是迈入了日渐艰窘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吴小伦 《河南教育》2013,(12):36-37
历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社会与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在高校中,除历史专业外,非史学专业也应立足学科基础,灵活开设历史课程,并采用多样有效的传授历史知识及思维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5.
吴小伦 《兰台世界》2013,(4):136-137
<正>依水建城是我国城市兴起时的典型特征,城市水利又转而成为城市兴起后的重要建设内容,诚如张一恒所云:"从出现城市始,依山临水选址筑城,与自然山水共存、共荣、共雅就成为古代城市建设的传统追求,……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充满了自然山水特质。"[1]12这里就折射出一个问题,即水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性。不难想象,一个狭  相似文献   
6.
巴蜀地域有险峻封闭的地理形势,富饶自足的物产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北宋朝廷通过选任入蜀官员,既加强了对巴蜀地域的控制,也进一步将地域文化整合到国家大一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开封境内的黄河水患达到了历史峰值,决溢徙道,频繁发生。为有效治理,两代统治者设置专司官员,厘定完善法规,筹措充足经费,预备丰硕物料,保证了挖沟开洫、修堤筑坝、疏河浚渠、堵决塞口等具体工程的实施。河患频发概由漕运制度、人稠地狭、沟渠湮废、官员频调和渎职等因素所造成,给民生带来了多重羁绊,但治河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而避免了更深远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清代河南境内黄河水患频繁发生,沿黄各基层政府防御救灾措施主要有:兴举相关河工防御和治理黄河水患;提供居所、散发粮粟、防治疫病、设厂煮赈等方式救济灾民;招民复业、开渠兴农、蠲免钱粮、免除不当的河工料物征收与力役征派等措施帮助灾民复安其业。这些措施稳定生活,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治河赈灾的过程中,部分官吏营私舞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政府行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开封设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除魏国迁都大梁外,县的建置一直延续至南北朝晚期。南北朝木期,开封升为梁州,由此迈入了自身拥有行政区划的发展阶段。水运交通的兴废、政治地位的尊卑及国家的行政运作成为影响其政区沿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巴蜀地域有险峻封闭的地理形势,富饶自足的物产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北宋朝廷通过选任入蜀官员,既加强了对巴蜀地域的控制,也进一步将地域文化整合到国家大一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