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日前,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比赛,决赛即将来临,读黄厚江《我的本色课堂观》,回头反思,蓦然发现这堂“精彩”课,充其量恐怕只能是热闹的表演罢了,静思教学的效果,不禁冷汗涔涔。为何如此呢,反复揣思,还是自己没有真正地俯下身去,以生为本,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所谓才华展示,得意于自己的教学“机智”,课堂太过于机巧了,赢得了表面的精彩,忘记了课堂的真正作用。一、关于“谁是主角”学习这场大戏能否演好,主要看学生的表  相似文献   
2.
"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杜预注:"孺子,荼也。(齐)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齐景公让儿子用绳子牵着,被称为"孺子牛",后成为典故,古人多用来指溺爱小孩的人。本来如此明白的事情,后人却在理解此词时偏离了本义。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把"孺子牛"解释为"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单是从词义引申看,差距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