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爱的周总理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代语言大师。周总理的著作,不仅是指导革命的重要文献,也是精确地运用我国现代汉语的典范。读周总理的文章,那博大精深的内容、热烈奔放的感情、平易近人的风格、准确鲜明的表达,无不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周总理语言实践的光辉成就,远非一篇短文所能概括。下面仅就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九  相似文献   
2.
2.类似联想的训练类似联想是由两种不同事物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因而展开的联想。比如,由冰冷这个共同点,可以把待人冷淡和冰霜联系起来;由温暖这个共同点,可以把待人热情与  相似文献   
3.
家里老一辈人都上过私塾,常听他们讲起小时候读书的故事,也常在他们的聊天中听到《三字经》《名贤集》等启蒙读物的只言片语。我最早听到的几首《神童诗》,什么“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什么“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便来自我的祖父。近来因一偶然的机会翻开《神童诗》,真有隔世之感。  相似文献   
4.
“著我”是清朝诗人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中的一个题目。两个字概括了诗歌创作的一条极重要的原则。所谓“著我”,说通俗些,就是诗中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诗人独特的思想抱负、性情遭际、喜怒哀乐,一句话,就是要表现诗人自己。有人问:诗人不是应该做阶级的代言人吗?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表现自己呢?是的,诗人要做阶级的代言人,但问题是如何去做?一种是把“我”深深地隐蔽起来,俨然以阶级的“全权代表”自居,就象清代诗人尤侗在《西堂杂俎》中说的:“有人于此,面  相似文献   
5.
艾青亲身经历的国家的不幸和个人的苦难,他所保留的诗人的良知,他所意识到的诗人的职责,决定了他归来后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思辨色彩。当下,距艾青所处的拨乱反正的时代已过去了30年。许多年轻人读到(《在浪尖坳等诗作中的落实政策的呼唤,已很难再激起如当年读者那样强烈的共鸣。这在让我们为艾青新时期的诗歌创作未能超越他20世纪30年代曾达到的高度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如何把伦理的内涵通过诗的审美评价表现出来,把美与善统一起来,从而构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诗歌伦理。  相似文献   
6.
要搞好气象预报活动,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气象常用语之间的区别。如晴天、多云、阴天、晴间多云、晴转多云、多云间晴、多云转阴、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以及阵雨、雷阵雨、雷雨、间断小雨、零星小雨、雪、雨夹雪等气象语言。讲清楚识别风力等级的大小和850毫巴、700毫巴、500毫巴、300毫巴、高气压和高压脊、低气压和低压槽、槽线和切变线以及锋面、低涡等术语。同时,使学生明了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寒潮、霜冻、冰雹,龙卷风是如何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天气预报又是怎样预报出来的等。让学生对气象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同时,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些气  相似文献   
7.
人脑对信息的加工,一部分是在主体控制下进行的,可以被明显地意识到,这即是通常的表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存在于显意识当中。另一部分则不能由主体控制,不在意识中显示出来。这种在潜意识领域中进行的、不被主体意识到的信息加工,即是潜思维。 在诗歌创作中潜思维占有重要位置。美国学者G.R.哈里逊在《人类的前途》一书中曾这样描绘诗的创作:大部分诗句是在下意识中拼凑成的,然后,一节节或整篇捞进上意识,滤于水而推敲之。哈里逊的说法虽然难免有简单化之嫌,因为潜意识的思维与显意识的  相似文献   
8.
吴思敬 《红领巾》2004,(1):61-64
作为诗歌传播新媒体的网络诗歌与手机短信诗歌的出现,是诗歌传播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在改变了诗歌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并直接与间接地改变着当代诗歌的形态.新媒体诗歌与传统媒体诗歌在传承链条上并未断裂,无论是在纸质文本上,还是在网络、手机上,诗歌的内在本质并没有改变.多媒体、超级链接、手机屏幕,只为诗人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服务,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的是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诗人邵燕祥在他的《赠给18岁的诗人》一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或者说,每一个中学生都是诗人。"邵燕祥本人就是从中学时代,十三四岁起开始诗歌创作的,18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也是在皇村中学时代开始写诗的。在一次考试中,他朗诵自己用爱国颂体写成的《皇村回忆》,使得作为贵宾在场的当时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杰尔若文激动不已。这位老诗人眼里含着泪水,冲出来想吻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诗人唐祈,其诗歌创作贯穿一生,除去因政治因素被迫中断的二十余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1936年至1949年)的唐祈,由青春写作起步,直面洪波涌动的社会现实,自动衔接现代主义诗潮,成为“中国新诗派”的重要成员和1940年代知性写作的主要代表。中期(1950年至1960年)的唐祈,在屈辱的日子里昂起高傲的头颅,以一个殉难者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其在流放的岁月里所写的“北大荒短笛”,给读者强烈的情绪冲击并引起读者对那一悲剧年代的反思,从而自身也就具有了“诗史”的品格。晚期(1980年代)的唐祈,怀着对少数民族兄弟的大爱,回到西北,其诗作力图把感觉与经验沟通起来,把今天与过去沟通起来,流贯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渗透着他的情思与意志,成为其内心世界的象征。但唐祈此时期未能摆脱以往的抒情腔调,忽视艺术语言的更新,对于他企图重构少数民族诗学的宏大理想而言,未免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