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一些教师对背诵不够重视,尤其是不重视背诵的训练。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背诵;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在“小学阅读课十要”中指出:“要让学生背诵指定的课文”,“背诵要作指导”。而现行教材中指定的背诵量本来就少,如第九至十二册课文共28万多字,要求背诵的只有6千多字。因此,我们没有  相似文献   
2.
由说到写说写具体──第七册"基础训练5"第六题难点突破四川吴明伟一、难点及分析第七册"基础训练5"第六题共有三句话,重在后二句。说清楚"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进行了什么活动",这个不难,按问组句即可。说清楚"自己的收获",这个也不难。难的是...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文细节初探四川邓何周,吴明伟一、细节的重要性如同生物体的细胞、机器的零件,细节是细的,无可非议。但细节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重要的。细节描述高手王愿坚说:“有文学价值的东西,永远不会小。”在《马背上的小红军》中,小红军“鼓鼓的”干粮袋,装的...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爬山虎的脚》共有三个意义段,其中第三段介绍爬山虎的脚,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该段应让学生理解:1.写了什么?①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作者把爬山虎初生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把巴着墙的脚比着蛟龙的爪子。由于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学生并不热悉,因而为学生从文字上认识爬山虎的脚,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造成一定困难。②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为  相似文献   
5.
一、苇海(面)与苇塘(点)结合文章开头不是写采蒲台,而是写白洋淀.白洋淀“到处是苇”,在五月,是“苇的世界”,是“大苇形成的海”.进而写到苇塘,片片苇塘“不只是一种风景”,都“充满火药的气息,充满无数英雄的血泪的  相似文献   
6.
背诵七法     
理解——朗读——背诵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在讲求背诵训练的同时,还应讲求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这里所谓方法的多样,是指在理解和熟读的前提下达到背诵目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的多样.当然,方法的多样也必然带来形式的多样.列七种方法供参考.1、分解法.这种方法较为常用,即一句一句地、一层一层地背至背一段,一段一段地背至背一篇.2、复述法.先通过列提纲复述抓主要内容,再按原文朗读背诵.这种方法较适用于故事性较强且背诵内容较多的段、篇.3、提示法.这种方法一般要求用句中的重点词作为提示,有时也可用句首词作为提示.如《太阳》最后一段:……光明和温暖,都是…… 如果没有太阳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概括段意一直是阅读训练中的一大难题。学生分段并不难,难的是概括段意,已经意会了,却不能言传,或者概括出来了,又常常不合要求。我们在学法指导中,对段意概括向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小语第10册《草船借箭》所叙故事,是三国故事中精彩的片断之一,课文较长。如何长文短教,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得到语言训练,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教者可扣住“神机妙算”一词,抓住主要问题将课文进行“优化组织”,化繁为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