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万里的诗味论,既借鉴了前人(尤其是司空图)的相关理论,也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他首次将"味"这一美学范畴提升到诗歌本体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诗与文的区分,对诗歌的创作主体和鉴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对"味"的涵义的理解上,杨万里突破了司空图和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其所谓"味"除了指某种超出词意之外的隽永悠长的审美情趣外,很多时候也指寄寓劝讽之意的含蓄蕴藉之味,因而也体现了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是道教休闲的前提和背景。道教的生命忧患主要表现在对死亡或生死的忧患,对生之难得安逸的忧患,最终都体现为身与心的和谐统一。因此,道教休闲以人的身心和谐为追求目标。此一目标既作为终极理想而存在的神仙层次,也是对应于现实人生的世间层次。神仙层次旨在解决死亡或生死忧患,世间层次旨在解决欲望忧患。两个层次是目的与手段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3.
以佛道二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其对现代休闲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藉助于宗教休闲文化可提高休闲活动的创造性与建设性,克服非积极的休闲方式带来的负面效果;二是宗教休闲有助于改善休闲者的健康状况,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现代宗教休闲,应遵循如下原则:以服务社会大众为根本宗旨;与传统宗教的现代转型相结合;保持必要的宗教神圣性和超越性.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可从彻底取消寺庙的门票收费、大力推广普及寺庙休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弘扬宗教休闲文化、探索发展宗教休闲文化产业等方面着手,推进现代宗教休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休闲理念和休闲知识,使之学会打理在当下已然拥有以及在将来也必然拥有的闲暇时间,在高校开设休闲教育类通识课程很有必要。由于休闲以审美为本质,休闲教育的最终目的当是休闲人格美的养成,因此尤其应开设休闲美学等“中观”层次的休闲教育类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纳入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中的相应内容并给予重点介绍;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可以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