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13篇
  2009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树 《收藏》2012,(6):140-145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从2012年1期杂志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栽内容之三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即便在江南,这也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几十户人家百来口人。我来这里采访不是因为这个村有什么经济腾飞、科技创新的骄人业绩,或是出了什么领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民企业家,而是因为偶然从小报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位当了几十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基层干部,因盗墓和走私文物双罪被判刑。  相似文献   
2.
吴树 《收藏》2012,(14):138-142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七。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数据: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量超过了国内馆藏文物的总和;另有数据证实:中国博物馆现有文物收藏总量,不足美国一家博物馆系统的1/10;记者调查到:有四处中国海关一天内共查出走私文物15500件……究竟是  相似文献   
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策划作为提高媒体宣传报道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已越来越被新闻界同仁所重视,并逐渐形成共识。近年来.陕西日报在社委会的倡导和组织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功地策划了香港回归、邓小平理论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抉定、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的决定、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报道.效果显著。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成功的新闻策划,不仅可以使报纸宣传做到锦上添花,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提…  相似文献   
5.
吴树 《收藏》2012,(22):140-144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十一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吴树 《收藏》2012,(8):134-139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四。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吴树 《收藏》2012,(16):138-142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八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吴树 《收藏》2012,(2):142-147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决定从2012年1期杂志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吴树 《收藏》2012,(24):138-143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十二。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吴树 《收藏》2009,(5):148-148
1994年夏天的一个星期一,一中年男人将在潘家园买到的骑马俑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国家博物馆。陶俑刚摆上桌面,就引起同事专家们的注意,大家一致认定: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