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今服饰市场,品牌缤纷杂陈,经济全球化使得品牌的中英互译显得尤为重要,恰如其分的服饰品牌可以使服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因为服饰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符号和文化符号,所以本文将在一些翻译技巧的基础上,对服饰翻译与美学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适当探究。  相似文献   
2.
上学期末,我们曾对92级《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期终考试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即实施完全独立当堂完成的全开卷考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完全独立当堂完成的全开卷考试,是指在试题严格保密的条件下,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事前充分准备、学习相关参考资料,在考试试场内独立完成规定的题目。这种考试既不同于以记忆知识量为主的闭卷考,又不同于写“小论文”式的开卷考。这次考试,由于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因此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考试前学生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的多了,抄录、复印别人笔记的人少了;考试时创造性应答的人多了,单纯“复述”记忆材料的人少了,作弊现象基本杜绝,考试后继续对热点问题探讨的人多了,向教师讨饶、要求“高抬贵手”的人少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为探讨视角,认为文学形式的意味是一种认知构建,呈现了对现实社会能动的理解和认知,而非一味地反映现实。在文学关系或文学作品的流传中,往往得以流传的也是文学形式及其对现实的认知,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能对寻根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归根结底是这种文学形式为中国受众提供了一个理解现实的认知方式,提供了一个解决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以及过去与当下对立冲突的写作范式。由于具体现实困境和文学传统的相异,以《九月寓言》为代表的寻根文学在继承《百年孤独》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进行了富有本土化意义的变异,而这种本土化塑造了寻根文学的独特性。本文从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来探讨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的关系,以期提供一个探索20世纪复杂文学关系的视角,理清外来影响与本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