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1.
<正>2021年12月19日,南方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多位校领导,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及来自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研究者、管理者约200人现场参会,另外有逾1.5万人通过在线直播方式参会。上午的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主持,南方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张东晓院士致开幕辞,他指出,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正在以不可避免的趋势深入到各行各业中。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随后,教育部在2018年4月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将规划落实到了教育改革行动中。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将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想象和行动空间[1-2],但这种结合既预示着机遇,也潜藏着风险。原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更是直言道,人工智能不仅将替代人的智能,还将改变人的思维方式[3]。那么,人的思维方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方向是好是坏?诸如此类的问题也促使着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探讨了早期留守经历对农村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早期留守经历对大一新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对女生的负向影响大于男生,对独生子女的负向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在高等教育期间,实习经历、社团经历、学习主动性对有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更明显的正向影响,其可能是使有无早期留守经历的大四毕业生问题解决能力差异不再明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异常分化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何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防止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一直是广大教师极为关心、力求得到解决的问题。 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法”就是一套面向全体学生减少两极分化的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大多人的学习潜能是相等的,学校里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每个心理正常的学生只要尽其所能,都可以达到最低标  相似文献   
6.
7.
基于"2016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数据,文章探讨了家庭、学科和能力因素对大学生毕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经济资本与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深造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双一流"高校学生更受文化资本的影响,而非"双一流"高校学生更受经济资本的影响;第二,毕业意向在学科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相对于工科学生,理科和医科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深造;第三,不同毕业意向群体的通用能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院校特征,在"双一流"高校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的群体更倾向选择深造,而人际交往能力强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就业,但非"双一流"高校中则无明显差异。文章证实高等教育之后的教育机会分配并非简单的社会再生产逻辑,学科特征与个体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及半结构式访谈分析了不同阶层的语言符码与不同学科的课程符码之间的匹配情况及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语言符码与课程符码的匹配是解释学生学业成绩阶层差异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优势阶层学生的学业总成绩显著高于弱势阶层学生;但成绩优势在不同学科上有差异,优势阶层掌握的“精致型符码”与语文、英语学科的“整合型课程”相匹配,并使学生学业成绩优势明显,但与数学的“集合型课程”不匹配。研究结论也说明了“符码理论”在解释不同学科学业成绩上并非笼统的普遍适用,课程符码与语言符码之间的匹配是教育再生产的关键调节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