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法苑珠林》撰者释道世之称名,释道宣《大唐内典录》中均称其“玄恽”后《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又直承前人著述,将“玄恽”之称也承袭了下来。唐人此称实系道宣个人习惯。后人对《宋高僧传》产生误读继而以讹传讹,失之考据。在释道世的称呼问题上,“时人因避太宗讳,故以字行”的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唐前各史志的分类编排,凸显了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发展的继承性和时代性特征。在唐前八史不同的史志分类中,往往以撰者的知识视野为线索,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发展中鲜明的主体选择性和文化地域性。唐前八史志分类的变化展示了不同时代对学术发展的态度,揭示了古代知识发展变化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改革政策正在逐步实施,语文高考分数改革和课程改革预示着语文在高中学科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改变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现状是当下语文新课改中的重要一环。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机械教学,将头脑风暴法运用于古诗意象教学,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头脑风暴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对推进古诗意象教学,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曼·茵加登和米·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杰出代表。茵加登的现象学观割裂了作品结构本体与作品形而上性质的关系,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则过于注重读者审美知觉的作用。运用现象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扬长避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5.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6.
《法宝联璧》是一部与佛教有关的类书,梁至唐时有二百二十卷本与三百卷本流传。由《法宝联璧》的编纂可以看出,南北朝图书编纂常以组织者为撰者,史志往往将真正的撰者隐去,这与南北朝时的图书编纂观念密切相关,体现了南北朝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佛经中的孝亲观,具有张扬宇宙自然亲情,重视对母恩的报答,凸显自然心理的虔诚,通过善恶业报理论展开等特征。它包括子女之孝、弟子之敬、夫妇之爱、朋友之信、友爱众生等内容。佛经中的孝亲观从其传入始即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它是佛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异《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9.
古书中的燕子从《诗经》奠定的“玄鸟——图腾”、“燕燕——离别”等意象模式开始,走出了脉络分明的文学意象发展之路,其各种意象的融合在唐代呈现出空前繁盛的局面。唐人在文学意象的使用上,燕子作为神鸟、图腾象征的主题明显减少,注重其自然习性描写的篇章大幅增加。唐诗中燕子意象的发展,展示了唐代文学创作逐步摆脱蒙昧的时代意识、文人象征性思维得到拓展,以及文人生命情怀进一步延伸等时代特征,展现了唐代文学创作主体积极影响社会意识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0.
唱导之与唱导文,是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六朝唱导文包括宣唱事缘为主的唱导文、愿疏、唱赞、赞叹缘记、各种祝愿文、发愿文、忏悔礼佛文、初夜文等,隋之后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六朝时在唱导本土化过程中形成的杂序因缘、旁引譬喻一类,在唐时发展成为宣唱事缘的变文.此后,这类文体又逐步走向世俗化、大众化,为话本的出现提供了素材,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小说文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