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无论是高校系统,还是外部环境系统,都对学生具有充分的控制权。高校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耦合程度高。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情况则相反,学生对自身的行为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当前高校学生不确定的报到率,在读期间学生涉入社会的深度,活动的自由度等都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优化配置房产资源?培养学生走出象牙塔适  相似文献   
2.
小熊笨笨     
<正>很快春天要到了,森林学校打算举办"快乐旅游五台山"活动,家长们都很支持这个活动。这几天大家都在忙着准备旅游用品,小猫咪咪去了驴大伯那里要了一些面粉,又从牛伯伯那里拿来了一些大葱,做了香喷喷的葱油饼。小猪胖胖在家里做了精致的蛋糕;小狗汪汪做了油冒冒的卤肉。其他动物也让父母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点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从审美角度入手,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和希腊神话进行分析,比较了二者审美特征的差异,并对此二者的成因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说明中希神话各有千秋,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卢梭的创作植根于启蒙文学的土壤,对启蒙文学中着力描写的“自然人”形象,他予以浓墨重彩的书写,并以“新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的新的理解与诠释。其作品从“自然原则”出发,诗意地塑造了理想中的“新人”形象,勾画出他所期望的理想社会,并与文明时代的人与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借此否定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卢梭的创作也是他的政治、哲学论文的诗性表达,尤其是他的几部代表作品,通过对“新人”形象的描写,充分抒写了他对人的个性化理解与阐释,亦可见其人文观念的概貌,丰富、深刻的人文意蕴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日趣闻     
▲荷兰在庆祝孩子生日的晚会上,除了吹蜡烛之类的活动外,来宾还要参加一项特殊的活动。他们用布蒙住自己的眼睛,在举行晚会的屋子里寻找礼物。摸到的礼物就算是主人送给他的。  相似文献   
6.
《钢琴教师》围绕着权力的控制与抵制、性话语的压抑与争夺等展开,女主人公埃里卡的母亲为其营造了一个男性缺失的世界,以强悍的态度企图代替男性对女儿进行掌控与压制。作者敏锐洞悉了这种隐秘的同性压迫现象,通过埃里卡变态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展现了女性精神心理层面的另一种悲剧生存,表现了对女性生存的另类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对远程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网上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网上模拟法庭的构成、组织实施及评价作了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构成网上模拟法庭的三大模块以及组织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9.
对学习者的创造力进行测评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实践的难题。STEM教育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为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研究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吉尔福德的创造力结构划分理论,解析了STEM教育活动中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和思维同一性特征,构建了面向STEM教育情境的创造力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机器人教育活动中学生在S.T.E.M学科维度的创造性表现和思维过程特征,设计了面向教育机器人活动的创造力观测量表,并在小学生机器人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开展实践应用。研究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测评工具和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学习者的创造力水平,支持对学习者创造力学科倾向的深度分析,有助于厘清学习者知识基础对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是一种迷惘至绝的精神,意志与理性的死亡,他通过“硬汉子”形象的独特视角逆向强化了此意识,并通过象征手法加以含蓄、深沉的表现,此意识成为影响和贯穿20世纪学大潮的一种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