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艺 《教育探索》2011,(1):119-120
库珀伦理决策模式为高师生伦理价值现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高师生的伦理冲突主要表现于职业责任与专业意识的冲突,职业伦理准则与自身伦理规范的冲突以及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冲突.以库珀模式为基础引导高师生构建教师伦理价值观,一要引导高师生从主体性角度去认识和描述伦理问题,二要协助高师生做好教师伦理问题的界定,三要指导...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意识也随之增强,而报纸的文化副刊顺应这一变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培养文学新人为主的文学副刊,到二十一世纪初以新闻性和服务性见长的综合性副刊,再到今天大量涌现挖掘整理地方传统文化,全面介绍地方文明史的文化性副刊,在副刊中开辟专门的版面系统整理和介绍地方文化,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说明:一、本资料收集了1987—1988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二、本索引按专题汇编:(一)茅盾研究总论;(二)茅盾思想研究;(三)茅盾生平研究;(四)茅盾作品研究(包括总论、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书信;茅盾佚文研究)。  相似文献   
4.
时尚杂志的大众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艺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7):131-133,145
本文从时尚杂志的形式和内容出发,以大众文化的理论对之进行具有当代性意义的解读。时尚杂志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它的兴起,自有其时代背景的缘由;它的繁荣,则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某些维度上,它的确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凸显了青年人的精神危机.从生命教育视野反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在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文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性、整合性、拓展性、立体性入手,构建着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艺 《考试周刊》2015,(9):144-145
由于观念、实验条件的限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已有实验成果的强化记忆,但高中生物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掌握的基本途径之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本,面对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进行改革创新,推进生物课实验教学是目前生物教学的突破点之一,因此把创新教育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结合创新教育观念试图创造高效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民族智慧都体现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对国家与家园的热爱,才能树立坚定的文化自觉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对青少年优良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名贫困大学生及12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SCL-90中,各项因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躯体、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几项因子上存在系别差异。结论:经济贫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强迫症状、情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贫困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少。  相似文献   
9.
吴艺 《新闻实践》2010,(9):75-75
在传播市场多元竞争的格局下,地市党报财经版面所传播的财经资讯,仅是各类媒体林林总总的资讯中的一种。要在大众传播市场上提升竞争力,笔者以为选对路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图形创造性思维和数字创造性思维测验,对283名高师院校本科学生进行了测试,考察了高师生图形创造性思维和数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性别、年级和专业特点,结果表明:高师生图形创造性思维和数字创造性思维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年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