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机械专业英语是专业英语ESP(English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个分支。ESP是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而言的,其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11977年,Strevens提出了其著名论点:ESP包括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对于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在于为将来工作作准备,因此需在职业英语方面予以侧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历史至今已近80年,而在大学讲坛开设学课程也有7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中国现代学史》课程成为高校汉语言学系必修课程之一。新时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学史的教学与学术界的研究进展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鉴于此,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重视教材的建设与选用;二是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侧重学术性和师范性;三要有的放矢,建立良性循环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系列选修课;四是对课程评价体系作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十四行待主题发展的历史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中国现代十四行诗的主题形态:一、在希望与幻灭的搏斗中去追求永恒的爱;二、对人及人生哲学的凝视和探索;三、鄙视都市文明,融入大自然,寻求心灵的抚慰;四、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映和焦虑,对新生活的汇歌和向往;五、体验: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税或契合中去感悟生命的存在和永恒。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万老师去看望他的爸爸。看到墙角有一盆很漂亮的花。爸爸说道:“这是一盆有魔力的花,如果谁碰了花叶,马上就会成为‘严肃国’的国民,从此就不会笑了。”万老师嘴上没说什么,却趁爸爸不注意,偷偷地碰了一下花叶。“啊!怎么回事,我的头好痛啊!”一阵天旋地转后,他慢慢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十四行诗的产生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20年至1928年《新月》创刊前,为蛰伏期,主要以理论介绍、作品翻译为主,间或有些创作,却缺乏影响。第二个时期为《新月》创刊至抗战爆发时期,系十四行诗的重要发展阶段。第三时期为抗战爆发后至40年代未,为十四行诗的比较成熟阶段。第四个时期为解放后徘徊潜流期。  相似文献   
6.
电能是一种商品,电能计量装置则是一把秤,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所以,我们应该最大限度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做到公正合理计费。  相似文献   
7.
世界十四行创作批评的焦点之一即它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常处于矛盾的纠缠之中。本重点从朱湘、冯至的十四行创作来分析中国现代十四行创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朱湘对十四行的探索是教训多于成绩,冯至的《十四行集》则代表了汉语十四行最重要的成果。朱、冯二人创作的失败与成功对我们的启示有:首先,十四行体适宜抒发一种冷却后的情感和表现静态的思想沉淀;其次,为表意的需要,十四行的韵式可作某些简化。中国现代十四行诗形式简化的态势表明中国现代诗人正试图创作出成熟汉语十四行。  相似文献   
8.
道歉声明     
<正>出于对元增民教授《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系列教科书的认同和改善模电教学效果的需要,何超(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主编,林雁飞(天河学院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周云鹏(天河学院教师)编著、周永海(天河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主审、侯庆华(天河学院教师)等人参编的《模拟电子技术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一书(以下简称何书)很多观点、概念、算  相似文献   
9.
新诗的诗性空间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在开拓着.在第一个时期(1917-1925年),由于用白话写诗在文学革命初期主要表现为一种语言革新的策略,新诗的诗性主要体现在对以白话自由地表情、达意、状物的追求上;至郭沫若诗歌创作才真正使白话诗成为新诗.在第二个时期(1926-1937年),出现了对"纯诗"诗性、新诗的格律诗性以及以左翼文学为代表的政治功利主义诗性的多元化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有效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一次次失败的求职挫折经历更是使他们心理上不堪重负,产生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入手,以大学生就业理念、就业心理素质提升和就业心理准备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切入点,探索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