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内容,切实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这一工作真正做到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枇从事土家族研究的学者们首先提出来的。应该认为,从土家族的自身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和土家族研究等方面看,构建土家学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土家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是土家族,土家学有其客观的定义,其学科定位是一门中国民族学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结构或逻辑框架。当然,土家学的学科构建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西部和谐社会文化支持系统对于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构建西部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在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系统中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原则,批判与建设并重原则,社会目标与育人目标统一原则,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土家族从1956年11月被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以来,土家族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与认定;改革开放以来以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事象为主的研究;90年代末开始的整体研究三个阶段。当历史进入21世纪后,土家族研究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土家族研究的新任务是必须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构建土家学这一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的学校教育与儒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以后,土家族地区逐渐有了学校教育。其教育内容基本上以儒学传统为主,其基本的教育思想和目的主要是科举取士与道德教化。在当代,土家族传统教育思想仍然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之林中惟一的人口超过百万而聚居于祖国内陆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的一个单一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创造了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具有杰出的价值,同时又面临濒危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制定科学而严密的保护计划,并使其不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中庸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们不但处于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的大致相同时代,而且还留下了大致相同的中庸学说。东西方中庸的价值取向、方法论、社会作用、产生的时代背景等是相同的,而在理论基础、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则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巴人、巴国与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人是诞生并聚居于巴地的原住民,可能是因为其中较大一支的图腾是龙蛇而得名;巴国主要是白虎巴人创立的古国与方国,重庆曾经是巴人方国的都城;巴文化是巴人在自身的民族繁衍、发祥的历史进程中,在巴地高山大川的自然基础上,创立并与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融合而成的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区域文化形态,既是一种山地文化,又是古代巴人及其巴属领地进步和开发状态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哲学产生于惊异、闲暇与沉思,哲学的使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主体与客体相一致的观点和群众观点。哲学的未来是十分美好的,未来的世界必将是哲学的世界,未来的人类也必将是赋予哲学思维的人类。  相似文献   
10.
薅草锣鼓,是整个土家族共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的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薅草锣鼓的习俗。但在今天,薅草锣鼓的现状令人堪忧,如一些地方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足;其经济基础基本消失;传承出现了断脉;被强势文化所排挤等。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对薅草锣鼓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