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笔者参考学界关于阮籍元气自然观的说法,试图寻找阮籍对"自然"之义的哲学阐释,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其不同时期理论文本和创作文本进行审美解读,论述阮籍思想"把玄学引向了美学,在美学上完成了玄学"的历史性转化及其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谐的美学理想,以超越为内质的审美境界和以象为主的审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以自然而然的自由心境对峙当时黑暗虚伪的社会现实,以诗人之心、哲人之智、凡人之情将诗与性灵融于一体,回归本真的生命情趣,营造了生命诗学的真实氛围;华兹华斯以诗本体中最具扩张性的革命力量冲击工业文明,以诗的幻象弥补人的感性体验与生存境域之间的巨大落差,发掘了与生存相关的诗学主题。  相似文献   
3.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独立价值,又以适合之媒介身份完成以象尽意的特殊功能。通过《通易论》和《乐论》两则哲学文本的细读,挖掘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思考文学文本中意象创造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写作课程虽然在大多数高校里开设,但学生不会写、不愿写、不乐写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学效果不佳。应用写作课程旨在培训写作技能,应该强化以"写"为主的教学理念,有意淡化理论讲授环节,通过优化实践教学中各项训练的设计思路,归结出多样化的实训项目,形成积极有效的实训流程,贯彻至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提高"写"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借《乐论》对"乐"这一艺术本体的审美阐释以及《通易论》对变动不居的卦象、爻辞的生动描绘,来说明阮籍思想"把玄学引向了美学,在美学上完成了玄学"的历史性转化,论证其正始时期哲学自然观的美学转向,确立以自然观为核心的和谐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