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存辉 《广东教育》2009,(10):11-13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问题关系到语文教育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始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从古代教育史上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再到新世纪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2.
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借鉴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为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面 ,笔者就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谈点个人的浅见。依据小学作文的性质进行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生活实际及语言的积累程度把握不够 ,重立意轻实用 ,重技法轻练笔 ,模式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小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负担没有真正减轻 ,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应扣住“小”的特征 ,把握“练习”的本质 ,视“真实”为作文的生命 ,…  相似文献   
3.
4.
周存辉 《小学语文》2012,(11):23-25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的基本思路之一。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构建“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将语文素养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祖同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有感于此,笔者就“语文素养”的提法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自由表达的氛围,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言语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生活天地。我以此为指导思想来设计这次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作文才有儿童味?1.儿童生活作文应当流露童真,不代成人说话。生活作文是针对传统的训练性作文而提出的。训练性作文以作文技能的达成为目标,生活作文以生活信息的传递、言语的交流和顺畅表达为目的。让"生活"取代"训练",能让小学生放胆作文。儿童生活作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本次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真实情境,回归生活的本原,关注生活的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筛选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借用单元课文习作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细致的描写和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就是指心情不佳,注意力涣散,倦于学习,反应迟缓,情绪低落,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如何读、如何写(也包含如何听,如何说)的知识,我称之为读写知识。与此相对应,文本所涉及的知识有地理知识、自然知识、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个性化阅读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和有创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去读、去想,自由、合理、多元化地解读文本。《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