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8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刘铭传与台湾的研究仍然是刘氏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保台和海防建设及抚番与经济开发方面.在研究取向上,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理论性的趋势;在观点和方式方法上,有分析与评论,也有比较和争鸣;注重资料的发掘与使用;选题上,既有长期备受关注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又拓展到思想文化以至精神气质层面.这些都是近年来刘铭传研究上的新进展,也使得刘氏研究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近代史中有很深厚的美学意蕴。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探索其中蕴含的文辞之美、思想之美、思辨之美和进取之美,甚至还有悲壮之美、乡土之美和人文之美,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和富有启发性,增强教学效果,给人以教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纠葛中,蒋介石集团最终选择倒向美国.这为其势力的崛起与稳固取得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并为当时中国在外交舞台上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同时也给它带来幻想.与蒋介石集团逐渐走上亲美之路不同,中国共产党的美国观经历了一个由"帝国主义"、"敌人"到"民主国家"、"战友"的变迁过程,这是基于现实需要的务实观点.它们各自的美国观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和运作,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新颖的政治制度启迪孙中山在中国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榜样的民主共和政体,但并没有得到美国当权者的同情和支持,他随之转向了苏俄,却又存留着对美国的某些艳羡和赞赏.虽然孙中山向往的民主共和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但是他对美国的认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历史上留有大量的兴亡感怀诗,时势变迁后,再次释读这些从细腻的心灵深处吟哦而出的诗句,品味这些动人诗篇中营造的意象,追溯我们民族曾经走过的岁月,仍可以窥见其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和生存图景,可以知晓我们民族曾经的辉煌与哀愁。由自身情境发出联想的诗篇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黍离》:"彼黍离离,  相似文献   
6.
周宇清 《天中学刊》2012,27(3):135-137
"一战"爆发后,有识之士认为战争必将波及中国,中国不可能长期置身事外,主张积极参战,利用参战机会为国家赢得权利。但中国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参战,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有待于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及其协约国盟友对中国的争取加快了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参加"一战"的步伐。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密切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联系,并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宇清 《兰台世界》2012,(16):55-56
1903年的苏报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对于这起事件,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苏报》的馆主陈范,更少留意他在那个乱象纷纭的时代里一些颇有亮色的新思想。本文在综论陈范一生的行止后,试图对这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加深对其为人的了解,也可借以窥见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50年代,作为"半边天"的广大妇女迎来了天翻地覆的时代,在政府倡导下,纷纷脱离家庭羁绊的她们走向社会,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从"家庭中的人"逐渐演变成"社会中的人"。北京地区作为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缩影备受世人关注。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上半  相似文献   
9.
<正>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对远行者的临别赠言或将逝者的临终遗言总会掀起涟漪的,因为这些言语寄托了他们的嘱托和劝勉之意,潜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情,是颇能动人心弦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传颂千古而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被文中氤氲的悲情气氛所感动。在蜀汉政权"危急存亡之秋",诸  相似文献   
10.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兵书,通篇论述怎样战胜敌人、保全自己,充斥着智慧与谋略,但它绝非一般的教人蝇营狗苟的诡诈权谋之书,而是隐含着极为浓郁的人文精神,展现的是一种保国安民的大境界、大格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以下不注明出处者,皆出自此书)。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都精准地认识到战争对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将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