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角度之一:“环境描写,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起着展开情节、衬托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本文既有自然环境的细描,也有社会环境的点染。作者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在写烈日时,既有正面描写(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又有烘托(如通过人的感受渲染: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既有静景描写(如“柳树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又有动景刻画(如“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在写暴风雨时,“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酷热、在这样的一个树、狗都受不了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5.
言出由衷,有感而发,是读后感写作的基本要求。读后感一般包括“述读”和“发感”两大块内容。具体看,又可分解为六个字:引、析、亮、议、联、结。一、引。读后感重在写“感”,但感想是从特定的“读”产生出来的。因此,写读后感首先要引述读的内容。如何“引”,“引”多少,应根据写“感”的需要而定。譬如,“感”的内容是因原文中某个片  相似文献   
6.
周崇典 《中学文科》2000,(12):10-10
在言中,将甲类词用作乙类词的现象比较常见,人们就管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教材把它称为“用法特别的词)。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较为普遍。形成这一现象,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古代词语相对来说没有今天这么丰富,二是古代汉语用词也不像今天这样严密。究其实,词类活用,是古代书面语言在词语使用上分工不细的一种表现。下面对部分“用法特别的词”列表予以例释。  相似文献   
7.
8.
在汉语这个语言的矿藏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同义词,掌握丰富的同义词对于交流思想,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精细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区别,使语言表达更明朗,显豁,是大有裨益的。现将中学课文中所搜集到的300多个有关“看”的同义词,根据它的各种情态和含义上的细微差别,分类介绍于后,以飨读者。1.表示一般的看:瞧、望、视、瞅、瞄、相、看(看看、看一看)看得见;2.表示已经看到的:见、睹、看见、看到、见到、看完、瞧见、望见、映人眼帘、目力所及、目睹;3.表示往未来看(多用于抽象意义):展望、高视、高瞻远瞩;4.表示往远处看:望、瞻、  相似文献   
9.
词语积累法     
在教材阅读中恰当地运用“词语积累法” ,是教师进行有效积累的一种重要操作方法。不仅如此 ,它还能让中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学会积累词语 ,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从丰富多彩的词语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效的词语积累法。1.“滚雪球”法。即像滚雪球一样 ,以一词为触点 ,“滚”出许多有关的词 ,将词的“雪球”越“滚”越大。如学习“恬静”一词 ,就可以让学生把过去学过的“平静”、“寂静”、“幽静”、“肃静”、“沉静”、“宁静”、“安静”、“镇静”、“娴静”等意义相连的一组词拿来比较 ,真正弄清其相…  相似文献   
10.
在言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例如:食:①吃。《捕蛇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吃的东西,食物。《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专指饭。《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④读sì喂。《马说》:“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