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批改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教学工作;其内涵相当丰富,不仅包括教与学、文与道、学与用、批与改等等,而且跟范文教学、阅读指导、作文评讲等语文教学各个重要环节有密切联系.所以,为了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必须将教与学、文与道、学与用等等融会贯通起来,如果单靠“一条腿”走路是不能奏效的.那么,作文批改究竟如何做到“两条腿走路呢”?所谓“两条腿走路”,广义地来说,就是要将教与学、文与道、学与用、批与改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世说》反映了见V于N被动句式上升而为N所V式衰落的趋势。《世说》的被字句多为被V式,但有两句是被NV式,标志着被字句正在形成。在未出现拖动的概念被动句中,有宾语的达45%,这是《世说》被动句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诗经》中,“言”字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带用字。穷尽其中所有“言”字并归纳分析后可以看出,其词性除公认的属动词,名词外,尤其是引起注意的,是其明显具有连词(相当于“而”)和语气助语在词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4.
《荀子·劝学》有这么一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句中的“见者远”、“闻者彰”究竟如何准确地解释呢?“见者远”和“闻者彰”的结构相同,所以好多书只注“见者远”,而不注“闻者彰”.1.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见者远”:看见的人很远,等于说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可以看见.2.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见者远”:意思是别人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看得见,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其”字共出现543次,其中重复出现的有72次。所谓重复出现,是指出现在相同的句子里。 由于所处语言环境的不同,《诗经》中“其”字所表示的意义、表现出的词性以及在句中起的作用,自然就有所不同。 本文打算采用类释的方法,根据“其”字的语言环境,分类解释《诗经》中“其”字的意义,词性及语法功能。 与一般的古籍相比,“其”在《诗经》中的意义、词性、用法,显得复杂多了。因此,对“其”字作出的似是而非、众说纷纭的解释,也  相似文献   
6.
语法著作只介绍词的语法特征。其实,词只是语法单位中的一级,任何一级的语法单位都有其语法特征。词组也是语法单位中的一级,自然也有其语法特征。本文旨在描写所字词组的语法特征。 根据词组的语法功能分类,所字词组是名词性词组;根据词组结构层次分类,所字词组既可能是简单词组(如“所见”),也可能是复杂词组(如“所未见”);根据词组的稳定性分类,所字词组是临时词组,不算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文言诗词曲赋补释周崇谦一、氓1.氓之蚩蚩。之,结构助词,使"氓蚩蚩"这个主谓结构成了偏句。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之,用在偏句的主谓之间。沃若,同"沃为、沃然"。若,形容词词尾。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之,用法同上两句。矣,表动态的语气助...  相似文献   
8.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动句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的句子;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或受动者,而不是施事或施动者。可是,与主动句有零主语句一样,被动句同样有零主语句。因此,我认为,被动句就是用被动结构充当谓语或者谓语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所谓被动结构,是由“被”、“为”、“所”、  相似文献   
9.
转注和假注,连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合称为“六书”。六书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六书乃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之一。后人对《周礼》的六书纷纷作出解释。西汉末年的刘歆,东汉的班固、郑众、许慎对六书的概念都曾加以阐述。许慎对六书的阐释最为详尽,他用了二十年时间写成《说文解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第一部字典,是我国文字学、词汇学的奠基之作。后人花了很大精力研究这部书。清代以前,人们认为六书是六种造字法。清代是语文  相似文献   
10.
“施受同词”的“词”,有人写作“辞”。《汉语大辞典》注:“词,言辞;文辞。” “辞,文词;言词。”但是,“词”是“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还是写成“施受同词”为好。 何谓“施受同词”?孙力平先生在《先秦典籍句法结构中的“施受同辞”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