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陈显达在2012年7月4日新闻发布会上使用的"小心一点"及其相关措辞引起了舆论界的高度关注。"小心一点"在不同中文语境下负载着不同的语用意义和语用意图;修辞学研究者可以发现,"小心一点"正是通过诉诸修辞"或然性"而达到其修辞效果。此外,陈显达的发言还可以从"应对‘修辞形势’"、"调适‘受众’"等修辞学概念和理论进行初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重新解读以《四书》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经典文本,对其中的修辞批评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先秦儒家在自身的话语共同体内无形中确立了“言说厚德”“修辞立诚”“言闻从礼”“言行及义”等言说规范,以及“察言观色”“听言现行”“知言及人”等修辞批评方法。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宣扬儒家思想的话语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儒家修辞批评观。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在“百家争鸣”中创立和传播各自的学派思想。他们在传播学派思想的同时,无疑也是从事说服性的话语实践。作为说服、论辩和争鸣中颇具修辞技艺的话语参与者,先秦的思想家自然也同时具备“修辞家”的身份。当这些先秦思想大师(例如孔子)被以“修辞家的身份”得到重新审视的时候,一系列新颖的结论将相应得出。如果以“修辞家的身份”对孔子所从事的话语实践加以细致观察,则孔子在修辞实践中的韬晦艺术可以从“反修辞”、“名正宣认”和“谦逊其辞”等方面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5.
在传播儒家思想的修辞实践中,孔子重视修辞人格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在以修辞学的视角对先秦儒家经典文本进行再解读后,研究者可以发现,孔子在修辞实践中至少构筑起了"忠实"、"谦逊"、"严谨"、"仁义"和"权威"等五种修辞人格要素。孔子对于修辞人格的构筑凸显了他的修辞意图,即试图充分挖掘修辞人格所包含的决定性说服力以便提高自身乃至整个儒家学派的影响力并最终在百家争鸣中争取受众,争取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詹姆斯·赫里克为代表的当代修辞学者认为修辞性话语具有预先策划、调适受众、蕴含动机、回应形势和寻求劝说等显著特征。如果采用修辞学的理论视角,话语研究者可以发现,在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中,斯诺登的相关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些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派从伦理、真理、知识、正义等角度出发,对以高尔吉亚和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诡辩派以及他们的诡辩修辞提出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修辞批评的伦理视角。诡辩家则对哲学家提出了反批评,并指出了哲学家表面追求真理和正义,其实同时也是通过迎合受众来追求名誉,从而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或然性视角。亚里斯多德则抹技术的角度对诡辩家和诡辩修辞提出了分析,并在这种分析中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技术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8.
以哈贝马斯的"交流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先秦儒家思想中关于言行方面的指导思想—"德"、"诚"、"礼"、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言说厚德"、"修辞立诚"、"论辩崇礼"和"话语尚义"四点作为话语伦理基本内容的设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