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并不等于其正当性。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当性缺乏思考或思考处于碎片化的状态。由此,导致了"僭越"的产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当性限度进行说明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健康、持久、顺利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应体现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角色"与"个人"的融合、外铄与内发的互动、主体与主体间的互惠以及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学校、教育改革多方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2.
理性主义课程观和经验主义课程观是中西方教育史上存在的两种典型的课程观,二者都把知识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放在了两个极端的位置上。"完整性"课程观则将二者由"过"与"不及"拉向"中",强调师生的共同在场与融合及对文本的学习,让教育实现生活世界和人性的复归。在实施时,教师应增加课程的开放性、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以及深层和全面挖掘课程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师培训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然而,教师培训本身并不能决定其效果。真正的继续教育也并不是灌输多少知识或传授多少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教师培训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是教师坚持自身的独市价值和天然品质.是教师的灵魂的教育和唤醒.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将教师置于“割裂”、异化状态的情况;针对此,提出“整全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整全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超越教师专业的界限与障碍,达成视域融通的过程:是教师生命境界不断提升、人格结构不断完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进而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过程:是教师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价值选择上,它不仅视教师,也视教师专业发展为自成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发展场域上,它遍及整个生活世界,是工作世界与业余世界的有机统合;在发展理念上.它具有自觉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生命自觉”、“人格自觉”和“精神自觉”三个方面;在发展历程上,它具有一贯性,即时间一贯、空间一贯和路径一贯及三者的相互贯通;在专业素养上,它具有层次性、动态性、整体性、融通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本体论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团体,是主体共同"在场"的协同进化的关系性场域。它具有卓越性、此在性、关系性和互惠性等特点。教师应从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交往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等着手,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此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鉴之资。但在现实中,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只注重教师的工具性价值、教师成为“戴面具”的人、教师被发展、个人主义的盛行、过于注重技术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等。只有明确问题才能进一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明确价值理性追求的价值性、持续追求改善的卓越性、协同推进的关系性、效益上的有限工具性等特点.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仍然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质量文化尚未形成、数据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路径: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增强质量保证体系的自适应性;多维涵育质量文化,增强理性自觉的能动性;强化教育数据治理,关切大数据的伦理向度.  相似文献   
8.
教师情绪涵养的高低不仅事关学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教师生命品质的高低。教师的情绪涵养不仅是一种涵养情绪的行为、能力和历程,而且还是一种态度、一种道德、一种生活的方式。教师面临着日增的冲击和压力,教师的情绪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培养敏锐的情绪觉察力、改进情绪表达的方式、培养体恤包容的同理心、增强教师情绪的使用能力、观照生命体验、了悟情绪真谛等途径提升情绪涵养,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教育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关系型"价值,忽略了其"自足型"价值;只关注教师的专业生活,忽视了其业余生活。教师专业发展只注重外在的发展,忽视了教师主体的意志;加之自然的合作文化的缺失以及科学主义的影响等,导致教师及其发展呈现出这样一种状况:过于注重工具性、面具性、外铄性、个人主义和技术性,而没有给予他们的目的性、整体性、内发性、互惠性、人文性应有的重视。这不仅局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及其深度和宽度,更局限了教师人生境界的高度和广度。只有明确问题的原因,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整体论的角度看,高职生的情绪涵养是学生素质教育及其结果的题中之义.情绪涵养不仅仅是一种涵养情绪的行为与能力;更是一种对待情绪及其涵养的态度,是一种不断精进的过程,是与道德密切相关、与理性互为表里的一种生活的方式.情绪的释放应该把不对自我与他者造成伤害作为最低原则,应该促进主体间的平等性与相互理解.面对来自内外的挑战,学生需要从情绪的反省能力、觉察能力、表达能力、接纳能力、使用能力及了悟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升情绪涵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