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景雨 《现代语文》2006,(12):78-79
当代艺术乃至生活中浸渍功利色彩的强制性审美,导致审美漠视以致审美疲劳,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存在严重分离倾向。我们更多地是把审美客体当作审美解剖对象,侧重于对审美对象的机件构造的理性分析,而忽视了审美客体潜含的情绪投入、人格折射、心理反光等流动的、丰满的、迷幻的东西,漠视了对审美对象的感性理解与情感投入。这种大众审美倾向同样投射到语本课堂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2.
语言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发乎于情,蕴含着大智慧。我国古代有许多这方面的佳例,至今读来依然让人拍案称"妙"。  相似文献   
3.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是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呈现,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三维”目标的宏观上的理论阐释还是微观上的教学实践都存在不少疑惑。《中学语文教学》曾在2007年第8期以“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4.
作文“创新”包括“形式创新”与“立意(内容)创新”两个方面。从目前作文现状来看,“形式创新”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不宜过分提倡。而“立意创新”,只要肯动脑筋,多作思考,容易结出甜果。  相似文献   
5.
6.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它的美与丑、优与劣关系到文章的整体形象。很多同学写文章时不注意拟题,标题平淡、直露、陈旧,甚至题文不符, 这样的"眼睛"怎么能迷住读者?让我们仔细浏览一下报题,让异彩纷呈的报题擦亮你的"眼睛"。请看报题剪辑(着重号均为笔者加)。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法,真到了该受如此冷落的地步吗? 笔者最喜欢逛书店,每次看到书店里那些装帧精美、填满书架的英语语法书籍,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更别提“购者如堵”带来的冲击与震撼了。曾经不止一次地用心寻找汉语语法书籍,但却很难寻觅到它的倩影。  相似文献   
8.
厨师烧菜靠的是刀工火候:细如发丝、薄若白纸、猛火爆炒、文火轻煨,味纯色正,那才叫真功夫.教师上课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写一手好字、说一口好话、站一身好姿、通一门好艺,那也是真功夫.厨师有了真功夫才能烧出一道道好菜,教师有了真功夫才能上出一堂堂好课.  相似文献   
9.
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眼泪     
“情者文之经”(刘勰《文心雕龙》)。感情是文章的命脉,缺少感情的作文犹如掺了水的酒,淡薄无味。许多作家有过流泪的经历。我觉得他们流的不是眼泪,而难以抑制的真情。如果我们认真品味一下他们流泪的深意,也许会多多少少体会到作文的真谛。汤显祖在写作《牡丹亭》时,有一天突然失踪了。一家人到处寻找,都不见他的踪影。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有个丫鬟说:今天一早看见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