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第8期第27页上刊登了江苏扬州教育学院高邮校区林革老师的文章《两种“牛顿问题”的解法》,他介绍了两种解答“牛顿问题”的算术方法。本文则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牛顿问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明,学生容易接受、掌握,效果很好。具体阐述如下:原题:有一片牧场,已知饲牛27头,6天把草吃尽;饲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饲牛21头,问多少天吃尽?如果设牧场每天长出的草可供x头牛吃。27头牛6天把草吃尽,则有(27-x)头牛吃牧场原有的草;23头牛9天把草吃尽,则有(23-x)头牛吃牧场原有的草。假定每头牛每天吃掉的草为1,根据草场原…  相似文献   
2.
"要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选择连词,其最早组合是以跨层非短语结构的形式出现在疑问句的末尾,但由于"么"的疑问语气词功能的丧失,致其句法位置发生了转移;在"这么"、"那么"、"怎么"等词类推力量的作用下其进一步词汇化;句中主要动词的存在,促使其词汇化后进一步语法化,而其原型的固有意义使它最终获得了表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可能”、“会”都可表示估计将成事实与否,但其“或然性”并不相等。“会”表推测性肯定,而“可能”只是个表肯定性不强的词语,因此就其所反映的“或然性”性质而言,“会”是个点,其值为“1”,而“可能”是个弹性区间,其值徘徊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4.
否定词“无”、“无有”、“没”、“没有”是一组意义比较接近的否定词,其中“无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但这个四个否定词在元杂剧中都有所呈现。文章对《元人杂剧选》进行了封闭性考察,描写了“无”、“无有”、“没”、“没有”这四个同义性否定词在这部书中的使用情况,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同时还探讨了这四个否定词在元杂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悠久,上古时期汉人就对外来词进行了初步考察,时至今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源研究、文化功能研究、词典编撰、单个外来词用法考察、外来词语素化、规范及形式选择原则的探讨等六个方面,呈现出“涉猎面广、研究不均衡、理论探索深度不够”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悠久,上古时期汉人就对外来词进行了初步考察,时至今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源研究、文化功能研究、词典编撰、单个外来词用法考察、外来词语素化、规范及形式选择原则的探讨等六个方面,呈现出"涉猎面广、研究不均衡、理论探索深度不够"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句内使用与句间使用“或者”句中的总括式在形式、功能、分布三个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异。“或者”句中选择项的排列并不是完全任意的,要受到句法、语义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言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基础课程。本文认为濮之珍先生撰写的《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教材。其特色有五:教材特征鲜明、精选用例、紧扣经典著作、独创评介体系、详略得当。当然该书也存有某些不足,主要有:讲解了一些不属于语言学史的内容、个别地方层次略显混乱、某些概念的内涵不甚清楚、少数专题史的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伴随着语法学的发展而发展。它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词汇意义、词汇意义.句子成分、词汇.语法范畴、功能。小类词的划分与大类词的确定有一定区别,小类词(如助动词)的确定除了要依靠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兼顾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或者"与"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义的变化方向、使用范围、出现频率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