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正在课程实施方面,发展适宜性实践特别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教师在支持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运用评价手段以不断地调整课程和教学策略等来更加适宜地促进幼儿各个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发展适宜性实践认为"游戏提供了所有领域发展的学习机会",教  相似文献   
2.
周立莉 《学前教育》2009,(11):25-26
教师每天与不同性格的幼儿生活、游戏,对不同性格幼儿关注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然而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通常很难以最恰当的方式去回应每一个幼儿的需要。《比比和朋友》课程以其独有的活动方式,为每个幼儿搭建了与教师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在一次次的讨论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倾听每一个幼儿的想法,也让沉默的幼儿有机会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按五大领城成立了相应的教研组,由早期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衔主持各个教研组的研究工作,成员则分别来自各个区县的教研员、园长和骨干教师。社会领域教研组由刘丽老师主持。社会领域教研组成立后,主持人刘丽老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经过分析讨论决定以《指南》社会领域中“社会适应”部分的子目标“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为切入点,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研究如何把这条目标落实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她们决定第一步研究如何通过一日生活和各个活动中的渗透来落实归属感的目标的培养。本组4篇文章就是她们初步的研究成果。此研究仍在继续中,本刊将继续追踪报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面临教师队伍年轻化现状所带来的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园本教研成为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与最可行的途径。然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管理队伍年轻化的趋势,新上任的业务干部虽然重视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作用,但缺少有效组织园本教研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要想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园长的评价标准必须走在前边,因为园长对教师的评价经常决定着教师的行为。”这一点是我们参加课题研究后逐渐认识到的。结合我园“环境育人”这一办园特色,我们从环境评价人手,把教师的教育行为引向执行《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上来,引向符合课程方案的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