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李雷和韩梅梅”这一典型个案来解读“80后”青年亚文化风格。通过对此现象的文本分析发现,“80后”通过拼贴、颠覆和重建等风格来颠覆父辈的意识形态,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文化,进行自我表达,获得群体认同感。“80后”进行自我文化创造的本意虽然值得理解,但娱乐至死的浪潮终将会淹没这种亚文化,这种文化创造并没有带来更多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微博这一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谣言治理者的角色。通过分析新浪微博辟谣中心的治理机制,总结了微博辟谣的模式。微博辟谣与传统辟谣方式相比,拥有时效性快,直接性好,互动迅速;树状传播结构,渗透性好;个性化交流,草根式对话,语言亲切、平等的优点。由于微博辟谣的制度化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希望网络主流媒体积极参与到其中,完善机制,在网络谣言的治理中发挥作用,从而加强政府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3.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