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学中有为数颇多的情感观,这些情感观在真、善、美三个价值向素的作用下,有合乎逻辑的演进过程。对情感的每一次善性规范,都是对情感本真状态中冲动的约束和压抑,而对情感本真状态的追求,又是对情感冲动的维护,于是出现了“求善”与“求真”的矛盾对立,这一矛盾对立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中求善情感观与求真情感观的发展演变。无论是经道德理性规范约束的情感,还是无拘无束的情感,都可作为审美的对象,不管“求善”“求真”矛盾对立中谁为主导,对情感的审美从未间断,审美观也没有间断生成,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情感审美观随求善情感观与求真情感观的发展演变而同步演进。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有平庸化的趋势,娱乐性节目有俗滥化的趋势。万物不可俗,一俗便不足观。电视传媒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反思。电视传媒应负起建构当代意义的时代使命,塑造高贵的荧屏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远斌 《滨州学院学报》2006,22(1):30-32,37
古今对“慎终追远”章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尽哀尽礼治丧解“慎终”,以尽敬尽诚祭祀解“追远”,以“君能行此二者”,“下民化之”,其德归厚,解“民德归厚”。但若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这延续了两千多年之解释的不当。经考证,“慎终”应指德行善举的一而贯之,有始而能终;“追远”指行仁之道,“死而后已”;“民德归厚”指民众若能做到“慎终追远”,自会德性复归于先前之淳厚。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唐写孔氏本《论语》“道行,乘土孚于海”句,并非脱字句,其较“通行本”“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句更贴合当时的语境,与“吾与点”句一起表现了孔子人生追求中的另一层面,即乘道尽性、去累远忧。  相似文献   
6.
先秦文言之风盛行,到了汉代,此风不减,而汉大赋是此风之体现者。尚丽尚奇是汉大赋文言上的突出特点,汉代特有的文化环境孕育了这一语言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凡物俗则不足观 ,有灵性则格外可人 ,小说中的人物也是这样 ;作为生命之始的性 (包括女性 )是纯洁而美幻的 ,以恶念待之则见淫滥 ,以纯情待之则现诗意 ;宗教精神是人性之高贵处 ,是美丽生命不可缺的 ,缺则难免生命下滑于浊臭之泥坑 ;肉身之享乐是容易满足而生厌的 ,往往以空为结 ,而情性会给生命诗意的栖居感。如上所言 ,方能解读《金瓶梅》、《红楼梦》所给的不同生命感。  相似文献   
8.
程朱理学,与原始儒学的以礼治外不同,其重在以理治心,有重内轻外之特点,故也重道轻文,提倡平易文言,这在南宋形成一种语言风格。程朱理学在元明清三朝的思想统治上,占主导地位,与此相应,平易文言观在三朝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弹歌》中的“逐实”句为“逐害”之误,而且是衍句。陈音只引述了《弹歌》中的三句歌辞,即“断竹,续竹,飞土”,“逐害”误传作“逐实”后,衍增此句。据《斫竹歌》校雠,《弹歌》的完整文本应是“断竹,续竹;弹石,飞土”。  相似文献   
10.
《论语·雍也》“虽欲勿用”句中的“勿”字原为“物”。“物”字本义指杀牲牛,引中指杀牲,又引申指供宰杀的牺牲,后来再作引申,泛指万物。《论语》“虽欲物用”原句所用的是“物”的第二次引中义.指供宰杀的牺牲。“勿”本义为屠杀,后来音近假借为否定副词。《论语》在流传中,“物”同声假借为“勿”,后世误将“勿”作本字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