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1999年普通高校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中,第22题中第3s内电场方向解答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 《说文》:“今,是时也。”杨树达先生《词诠》进一步发挥说:今,时间副词,犹今语“现在”。 于是,注释古籍的几乎没有对“今”字作注的,统编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的“今”字也无注释。似乎“现在”已是文言“今”字的唯一义项了。虽然,《词诠》在“今”字下列有四个义项,裴学海先生《古书虚字集释》列有九个义项。 事实上“今”在古籍中的用法绝不止“现在”一义,据我们考察,“今”的用法颇为复杂。下面以中学课本中的《孟子》二章、《赤壁之战》中的。“今”字为例,结合其他篇目,简要地剖析一下“今”字的用  相似文献   
3.
周霁 《大观周刊》2012,(11):72-72
绵竹年画是四川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年画历史悠久,其中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的年画最为著名,被合誉为中国四大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中国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由于年画的制作大多数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所以又称之为木版年画。绵竹年画的历史悠久,跟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本篇文章主要从绵竹年画的起源、题材与内容、艺术特色、色彩以及绵竹年画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来阐述对四州绵竹年画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同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意义。本文从隐喻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功能入手,进一步探讨了隐喻认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统编初中课本《语文》第六册《公输》一课,有这么一句:“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课本注为:“文梓,梓树。文理明显细密,所以叫文梓。楩,黄楩木,楠,同‘楠’。豫章,樟树。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文,同‘纹’。”课本关于“楩楠豫章”的解说值得商椎。《潜夫论。浮侈》:“必欲江南(?)梓,豫章楩楠……夫檽梓豫章,所出殊远……”汪继培笺:“《新书·资质篇》:‘楩楠豫  相似文献   
6.
在伏安法测定用电器的某个参数(如用电器的电阻,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的实验中,要进行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选择.这两种电路的选择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而考生在做这类题时往往心中无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解答这类题时还  相似文献   
7.
由百家讲坛成名的纪连海老师,在2008年全国历史教学年会上为与会者演示了一节课。会后,很多教师看了这节课的光盘。本刊2009年4月上半月刊所采用的该课文字实录,基本是原汁原味儿。这节课有精彩之处,纪老师也很用心;失误同样明显,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名人之作往往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研究其中的优劣更具典型意义。叶小兵教授的点评已经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成功。我们又组织了这篇研讨稿。既然是研讨,就不能回避问题,尤其是"硬伤"。教学研究同学术研究一样,争鸣只有利于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引入了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对相应的实验内容、项目进行了重新整合,增加了实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