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一) 蒙古语有元音和谐律。那么,什么是元音和谐律呢?至今许多人认为,蒙古语的元音和谐律指的是词的第一个音节的元音制约其后续音节中的元音,使它们在舌位或嘴唇方面与词的第一个音节的元音相适应的规律,这就是说,它是元音的间接顺同化规律。(顺同化型元音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承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自然地理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文章全面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组织的野外考察经历和收获。通过与各高校教师交流,结合本次考察和个人工作经验,充分认识到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 安西榆林窟属于敦煌石窟群,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山谷中,洞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西侧的砾岩山崖上,东崖现在30窟,西崖现存11窟,共41窟。洞窟开凿年代一般认为从唐代延续到清代,但现在洞窟没有明代的。洞窟壁画和彩塑多为唐宋作品,也有一些西夏、回鹘、元代的。近两年的合作考察中,我们确认了几处回鹘蒙文题记,本文释读的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是由五十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各民族之间很早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频繁的交往和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汉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这种关系必然反映到语言文字上来。而用汉字记录少数民族语言就是这种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为一座人造石窟,俗称“百眼窑”。现存石窟六十余眼,其中十余窟中有与佛教相关的残存壁画。回鹘蒙文榜题主要集中在第19窟内。根据榜题的字体、语言特点与壁画风格、内容,榜题很可能是中世纪,亦即元末明初的作品。1989年10月,我们对该窟进行了考察,现将第19窟现存的回鹘蒙文榜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敦煌研究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合作,共同普查敦煌石窟的回鹘蒙文题记.本文系科研合作的调查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奶牛生产集约化管理程度的提高,对饲养管理的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我们传统的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饲料利用,都是将粗、精饲料分别配制与单品种饲喂,存在着高产牛的干物质进食不足导致产奶量低。特别是产后一段发生代谢病与前胃疾病增多;其次由于牛的“偏嗜性”和人的“偏爱性”造成精料或粗料进食过多或粗精料的比例不协调,导致养分摄食量不平衡带来的营养性代谢病增加,同时也造成饲料的浪费。所以我们以此为鉴,要结合传统工艺的长处,弥补传统饲喂方法的不足,要以牛的养分需要量和进食量为依据,参照牛群体重,产奶量,乳脂率以及各种饲料的化学成分,营养含量,干物质量的比例计算出每日每头牛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8.
在荒漠化治理成效评估中纳入对经济和社会改善度的考量,是准确评估荒漠生态系统修复水平、防范二次荒漠化出现的重要基础。本文评估了毛乌素沙地2004—2019年荒漠化治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耦合协调度,讨论其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荒漠化治理效益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由轻度失调提高至初步协调。②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在起步期(2004—2007年)内轻度失调但波动上升;在发展期(2008—2015年)升至初步协调,且南北两侧县级行政单元的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提升速度更快;在调整期(2016—2019年)持续波动上升,并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人工造林面积、农机总动力、在业沙产业企业数和城镇化率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人工造林和城镇化是驱动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导因素。本文为全面、准确评价荒漠化治理成效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能够为荒漠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民族都有一个民族共同语,而民族共同语是形成一个民族的要素之一。民族共同语是口语和书面语言高度统一的、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规范化的语言。解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分居在从天山山脉到黑龙江这样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在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西侧的扫洒尼姑像右侧榜题下面有一方回鹘蒙文题记。这就是我们要释读的题记(图版一)。题记平面呈长方形,行款格式规整,高52、宽14厘米,白地刷灰壁,毛笔墨色手书,各行的最后一个词和中间的几个词已难辨认。该题记共5行,第1行最后1个词的一半和第2行最后1个词写于尼姑像左脚上。题记内容可能与该壁壁画(元代绘炽盛光佛中的护法神和诸星、尼姑像)有联系。题记上没有标记书写者和书写年代。其字体和词句等,与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中期的回鹘蒙文的特点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