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在1999年全国普通高考评卷工作中,首次对英语科进行网上阅卷试验。一、英语科网上阅卷的方案网上阅卷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以控制主观题评卷误差,实现考试公平性原则为最终目的,把多年来人工评卷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教师不是对考生的原始答卷直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2002年高考改革为背景,全面阐述一个既有统一性又有选择性、分层次高考初次尝试成功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并由此思考我国高校招生体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高考应是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明的考试,考试科目的设置由高等学校提出,让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彻底放弃现行的投档模式,由考生直接通过网络向高校提出“注册申请”,并由高校确定是否同意其注册,各省级招办从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中毕业生数远远超过高等学校招生数,使高考自然而然地成为高中毕业生竞争上大学的焦点。人们习惯于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形容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但这种描述是定性的、笼统的,不是定量的、具体的。为了准确地描述某一年度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从数量上了解某所高校、高校中的某个专业的冷、热门情况,我们引进了“高考竞争指数”的概念,把参与竞争一个招生计划指标的考生平均数称为高考竞争指  相似文献   
4.
“嫁接”、“移植”与网上阅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佐明 《中国考试》2004,(11):45-46
网上阅卷自1999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5个春秋。如果把它拟人化,5岁的她是最天真烂漫.最阳光灿烂,最逗人喜爱的时期。这是极不寻常的5年,5年间,网上阅卷这一新生事物经历了它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招生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因其处于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点上,其影响力和辐射面大,不但倍受全社会关注,并且直接关系到普教和高教的质量。因此高校招生体制改革又被视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瓶颈”。深化普通高校招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无纸化阅卷是1999年7月在广西问世的。三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普通高考中先后进行了3届2科7次(含全区性演练2次)无纸化阅卷实践,铺设了15千米长的光纤,投入计算机300台/年,先后有800名教师参加了无纸化阅卷实践,共评阅试卷1165350份次,纠正超出误差控制值的答卷85135份(详细数据如表1、2、3所示)。从广西无纸化阅卷的情况来看,人们在心理上由开始时对无纸化阅卷的担心到后来变为放心了,管理上由不适应向适应过渡了,系统软件也由粗糙向成熟过渡,总体工作上由试验阶段向正常运作过渡了。为此,笔者认为,无纸化阅卷已  相似文献   
7.
8.
9.
1998年广西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中,进行无纸化录取试验并取得成功,第一次在广域网上投放考生的全部信息,高校不仅可以在录取场所,而且可以通过广域网在远离录取场所的高校接收到考生的电子档案并完成阅档任务,它预示着一种崭新的录取模式——开放式录取已经诞生了。一、开放式录取的概念恢复高考21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录取新生工作都是用行政办法人为地把录取人员与外界隔绝,录取人员只能在被封闭的录取场所内完成招生任务,我们通常把这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招生工作自恢复高考以来,在招生、考试管理领域经历了一个由纯手工操作向手段现代化逐步过渡的过程,这个过程正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由点向面铺开,远程录取、无纸化网上录取、开放式录取、无纸化阅卷、电子监控考场等等新名词、新办法的出现,预示着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招生考试的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给人们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