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挈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的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美和音乐美之中。给人…  相似文献   
2.
古人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用“凤头”和“豹尾”加以形容,突出其特点,而对于考场应试作文,写好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请看下面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相似文献   
3.
唐兆卿 《广西教育》2009,(11):34-36
中考语文总复习往往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的特点。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教师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巾有数,讲究策略,首先应做好两件事:一方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还要有良好适宜的复习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 ,作为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既有工具性 ,又有人文性。所以 ,语文教学应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近十年来 ,语文教学主要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 ,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 ;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的文字能力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做的结果是 :语文课变成了工具课 ,失去了人文精神对学生心灵的滋润 ,变得越来越没有趣味 ,以至于学生的厌学。有关调查材料表明 :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反倒不如对数学、物理、化学课的兴趣高些。对语文这种主要的学科 ,学生为何采取这种态度呢 ?这中间有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心理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这说明在教学中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课堂气氛影响着教学效果。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双方心灵的契合,它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美好的心灵。如何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与心境,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悟读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阅读时,我们无不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惊:那一道道双双划出的矫健身影,那一声声空谷回荡的死亡之音,种群延续的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个体牺牲的如此高尚的利他行为,交织成了自然界一曲生离死别、惊天动地的千古绝唱。面对这凄美、壮烈的一幕,我们读出了老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表现的牺牲精神及它们用生命铸就的辉煌。从斑羚的自我牺牲,对生命的礼赞,我们可以联想到无数烈士殉国的英勇表现,这不正是我们人类期盼达到的崇高境界吗?“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  相似文献   
7.
一、人物描写比较我们写周记、作文大多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身边真实的事情,一些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文笔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总觉得无话可说,文笔干巴乏味,空洞无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你是否认真观察了生活,对事物是否进行了描写。那么,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