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堞  唐劲军 《科学教育》2006,12(2):12-13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科学情感以及保护环境,关爱人类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主体,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进入文本世界时会置入自身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各自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及其他阅读者对话,使得他们在解读文本意义的同时获得自我生命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正在中学实验教学中,酚酞遇碱变红成为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师生也会遇到酚酞显红后褪色的现象,这一异常现象常被人们认为是试剂变质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容易被忽视。虽然曾经有教师探讨了酚酞遇碱褪色的原因,但是大多处于定性和经验的水平上,很少有定量的研究和分析。究竟哪些因素导致酚酞变红后褪色呢?酚酞遇碱显色应在什么条件下比较适宜呢?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一线教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笔者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多元主体评价中,学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因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评价是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之一.后现代主义的评价观认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自我评价,其评价结果才能被学生认同,引起反省,才能最终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而在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施自我评价能够培养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创设实际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性学习,使其在探究性学习中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8.
教科书插图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从不同角度对教科书插图进行分析,有助于合理地运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运用双重编码法对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编码分析,比较新、旧教科书插图的构成,分析教科书插图构成的编码组合丰富度、文字系统及图像系统的特点,并基于插图分析结果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1世纪以来重点学术期刊中“化学学科能力”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探讨化学学科能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已有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教学实践研究和测量评价三个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化学学科能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