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的名家,因七绝成就突出而倍受后人青睐。这与他的七绝具有高度的转折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文章从转折手法的类别。转折艺术的意义和作用、转折艺术的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心理描写具有一种有别于西方文学作品心理描写的民族特征,这就是情绪化心理描写,它表现了长期以来民族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深厚的民族特性。关于这一特征在审美创造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则从投射性、暗示性、动态性等关键点上着重把握。同时,还具体论证了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审美传统对中国古代诗歌这一基本特征的形成所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边城》的粗浅剖析,论述了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特色;魅人的风土人情,浓郁的乡土气息;细腻的心理描写,真挚的情感展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追求语言的地方色彩,注重字句的斟酌,锤炼,形成质朴、自然、凝炼、含蓄的语言风格;运用抒情笔调,追求小说的散文化。旨在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成就是显著的,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切实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作善于抒情,除了擅长铺叙、白描等手法的运用,还将细节描写、写景、曲笔、对比、摹拟、双关、用典等手法,天衣无缝地揉进了其词作,使其抒情笔法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就是小说的深刻蕴含——读王蒙评《红楼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典型形象、主题等方面,论述《红楼梦》真实的深刻蕴含问题,旨在肯定《红楼梦》的不朽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诗经·魏风·伐檀》是一首著名的诗歌。无论在文字的训诂上还是在旨意的阐发上,古今专家学者均对它作过深入透辟的研究,得出了不容易移的结论。然而本人以为,《伐檀》各章的“变文”不单纯是出于声律的考虑,表情的需要,更主要的还是达意之要求。其旨意不是“刺”而是在于“美”,即对当时从事“显业”的轮人的羡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