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年制第九册14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一唱三叹、神情凄楚的优秀记叙文。学习本文,要体会课文表达的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怀念感情。要作到这点,除了教参讲的方法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一、写景寄情。文章在三处地方写了景色,开头的“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为”,第二自然段的“夜幕开始降下来”和结尾处“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三处写景虽然只有三句话,但作者从色彩、时  相似文献   
2.
自由诗在书写形式上,往往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这是自由诗的基本特征。分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诗歌感情的表达。《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分行上有许多艺术特征。一、排句分行,加强语势。这首诗在分行铺叙事物的时候,使用了不少的排句。所谓排句,就是相连的诗行中,各行的前半行或后半行的字句完全相同。这首诗的第4节,在描写保姆大堰河操劳家务,养育乳儿时,一连用了八行“在你……之后”的排  相似文献   
3.
谴责小说是清代末年一种旧小说的专称。它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斥政治腐败、谴责封建官僚为主题。这种名称最初出现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初中三册的《制台见洋人》,就是谴责小说中的佼佼者。讽刺小说是以揭露反面事物、落后思想、落后势力为主题的一种小说。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就正式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初中三册的《范进中举》一文,就是从《儒林外史》中节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描写它确实有很多困难。然而十二册的《风》却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具体。由于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了同风有关的事物,因此把风写得生动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一、从声音上描写作者先写风声,说它像“鬼哭神号地吹来”,又从“高空呼啸而去”;然后写事物发出的声音,“风来了,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在著名散文《绿》中,把梅雨潭的绿叫作‘女儿绿’,以此表述他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赞美。什么叫‘女儿绿’?纵观全文,根据有关资料是不难得出解释的。有一种名贵的宝玉叫‘祖母绿’。《珍玩考》说:‘宝石中有祖母绿者,形似玻璃而晶莹过之。’明代胡侍在《墅谈·祖母绿》中说:‘祖母绿即元人所谓助木刺也,出回回地面,其色深绿,其价极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18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和19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属一个单元,而且都是重点讲读课文。它们在写法上,内容上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两文都是晚辈回忆革命先辈。李大钊和鲁迅都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革命者,两文都写出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留下的感人至深的优秀事迹。这两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二、两文都用了第一人称写法。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语气记事写人,所以写得形象具体,让人感  相似文献   
7.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贵在传神,妙在简约,文章的美妙之处大都可以从中折射出来。研究标题的艺术美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内容,找出文章的重点,抓住事物的特征。双册课文的标题就有许多美妙之处。 (一)形象美。所谓形象,就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生活图景。形象美就是要抓住事物最基本的特征,让读者对事物有较深刻的认识。事物的形象总是从颜色、香气、滋味、形状、声音等方  相似文献   
8.
在我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使我感到最辛苦的一件事不是批改作业,也不是暑天的连堂教学,而是为了查一个生字。为了查这个生字,我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吃尽了苦头,至今这个生字还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我的心上,使我长时间都舒不过气来,它给我的教学生活中留下了难忘的一页。数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在准备《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时,碰到了一个生字“(王熏)”,课本上未作注释,教参上也没有说明。那时我没有把这个字放在心上,认为教材上的生字一定能在字典上查到它的读音,找到它的释义。开始,我漫不经心地查它,查了几本字典都没有查着,我这才慌了手脚。我的工具书很多,要查它还是容易的。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未见它的踪影;我在新版  相似文献   
9.
读了《中学语文》今年第四期上于幸臣同志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一文,获益不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引诗时,误将『古木荫中系短篷』中的『系』字写成了『击』字。我查了《千家诗》,上面写的是『繋』(即今日的『系』)字,不是『擊』(即今日的『击』字)。『繋』和『擊』的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前者从『系』,后者从『手』。我又翻检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案》,看见一四三页在引用这首诗时也是写的『系』字,而不是『击』字;《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第二九  相似文献   
10.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的前半部分蕴含着两道运算题,这两道运算题非常巧妙地叙述了文章中的“飞”和“夺”两个重点。先说“飞”题。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交代了运算的两个主要条件:时间和距离。“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要在短短的一天一夜(24小时)内,完成夺桥任务,表明了时间十分紧迫。“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这一句进一步交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