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古汉语中,名词是经常作状语的,有的表行动的性状,如“一狼犬坐于前”;有的表行动的方式和态度,如“吾得兄事之”;有的表示行动所用的工具,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有的表示行动的处所、时间,如“草行露宿”、“日割月削”。  相似文献   
2.
对待文化遗产要实行“拿来主义”,是《拿来主义》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在正面论证时,鲁迅先生集中使用比喻进行论证。喻中设喻,前后四步,喻喻勾连,层层深入,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抽象道理,说得十分生动,非常形象。  相似文献   
3.
“亦”在古诗文中常作“也”讲,但在不少变例中,其特指性就不可一概而论了。一、充当副词。这种用法的“亦”变化最多。主要有:1、作表频率的副词,“亦”除相当于“也”外,还有相当于古汉语中的“犹”尚“复”之义(《广释词》),可译为“还”“还是”“又”等。例如:  相似文献   
4.
绕口令本是一种语言游戏,它用声、韵、调极容易相混的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在一口气急速念出时,读音很容易搞错,词汇的组合也常会混淆,念的人常常乐此不疲,听的人也往往忍俊不禁。多年来,我通过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中学生练说绕口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推动了“双推”(推广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发展。因此,绕口令训练法是有趣又有效的口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这个短篇文言小说,故事结局部分有这么几句:“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抚军亦厚赉成。”课本特意为“又嘱学使”安排了一条注释,注曰:“又嘱,是抚军嘱。学使,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笔者认为注释有误,“又嘱”的嘱者应是“宰”,不是“抚军”。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6.
我们俩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执教以来,从未担任过领导职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想以自己的深切感受,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谈谈校长怎样才能抓好工作,或许能对校长有所启发。我们认为,要想办好学校,作为校长,必须做到德威并举,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五册《革命烈士诗三首》的第一首,是李大钊同志于1916年在日本时作的《口占一绝》,其中有“何当痛饮黄龙府”一句,课文在“痛饮黄龙府”条注释中,说“黄龙府,金国的京城。”笔者经过查证后发现这纯属历史的误会,黄龙府并非金国的京城。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是金国的京城。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黄龙府本是古渤海国的扶余府。公元926年,辽国(契丹——鲜卑族的一支建立的国家)太祖耶律阿保机攻打渤海国,死在这里,据说当时有黄龙出现,于是改名为黄龙府,成为辽国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是当时这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银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