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其前提必须是不让每一个教师掉队。促进每一个教师的发展,应该成为素质教育语境下学校教师管理的价值取向。从优秀走向优雅,旨在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下移,在注重标杆引领的同时,关注每一个教师自主、可持续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杭州市下城区“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以“小候鸟驿站”为实践载体,定位“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体育课程立基础、以德育课程树灵魂、以智育课程搭枝干、以美育课程活血脉、以劳育课程展气魄的“五位一体”的“融合育人”课程体系,坚持直接教学与实践体验共生教学策略,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3.
尝试“角色反串”,发展学生能力唐西胜从行为科学讲,“角色”即在不同组织和群体中,成员所占据的地位、身份和职务。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教”者为“师”.学者为“生”。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下,教者“师道尊严”、至高无上;学者唯命是从、被动被迫。随着...  相似文献   
4.
保持学校道德的高度和力量是我们的观点。理由有三:一是学校坚持塑造、把持自身的道德,以德办学,实现以德立校。二是学校注重涵养、完善、提升教师的师德,实现教书育人。三是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青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成人”。中国素有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传统,孔子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德教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积淀丰厚,当今仍有深厚的思想、社会和文化的土壤,德育自身也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学校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道德伦理延续的重要途径。德育除了向人们传递知识形态的文化外,还传递规范形态的文化。因此,德育在成就现代教育的理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价值,也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德育也成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班主任评价素养包括评价知识素养、评价语言素养、评价方法素养和评价伦理素养,是集评价知识、评价技能与评价态度于一体的统整力,是致力于全面、科学评价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判断力,也是规范实施评价过程和高效使用评价结果的决策力。培育中小学班主任的评价素养,需要构建有利于班主任评价素养培育的内部支持系统,创设有利于班主任评价素养培育的学校文化环境,优化有利于班主任评价素养培育的政策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外婆的澎湖湾》,我儿时喜欢唱这首歌,是享受天真懵懂、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青年时喜欢唱这首歌,是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的无限憧憬与遐想;在做过老师、当过校长、也在教育行政岗位上历练多年以后,再唱这首歌,激荡的却是教育人生沉淀后的“校恋”,是心中一直向往的美好教育、美好学校和美好学习生活的模样: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相似文献   
8.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近年来,随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落实,沙洋县教育紧扣时代的脉搏,开拓创新,办人民满意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振兴,教育为本。近年来,随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落实,沙洋县教育紧扣时代的脉搏,开拓创新,办人民满意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坚持“三个统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