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荣飞  国宁 《广西教育》2014,(33):F0004-F0004
今天是您的节日 我亲爱的老师 我在葳蕤的南国 用春潮般蓬勃的爱 连同心底的祝福 献给您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亲亲”所代表的情感与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论基础,“家”则是“亲亲”的现实载体,不仅有社会层面的意义,还具有生存论意义,对儿童的存在具有建构性价值。家庭是儿童生存的情感基础、儿童社会性存在的始基以及儿童发展成人的“前结构”。为培育儿童实现完整的“在”,需要发挥家庭在教育中独特的情感性价值、自足性育人意义以及在个体成人之中的前提性作用。但在现代性发展中,教育形成明显的“去家化”色彩,家庭在教育中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自足性教育价值被无视、基础性地位面临自我剥夺,极大阻碍家校协同育人成效。因此有必要通过“再家化”过程,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亲亲”之家的效能,使家校共担育人责任、各正育人功能,以便重建育人秩序,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